这次印度罪不可赦把中国航班当肉盾挡导弹得亏巴铁没开火

娱乐新闻 24
  根据国外开源情报网络的分析报告,今年5月,印度在进行“辛杜尔行动”时,为了避免巴基斯坦的打击,竟然蓄意引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航班飞越冲突区域。这一举动的恶劣性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的航空安全,国际社会应当对这种行为采取严厉反制,以警示其他国家。   2023年5月7日凌晨,印度军方发起了名为“辛杜尔”的军事行动,对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导弹袭击。印度方面声称,巴基斯坦方面策划并指挥了对印度的袭击,但巴方多次否认与此有关。袭击发生后,巴基斯坦迅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关闭空域并暂停全国教育机构的课程,局势急剧升温。

  根据国外开源情报网络的分析报告,今年5月,印度在进行“辛杜尔行动”时,为了避免巴基斯坦的打击,竟然蓄意引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航班飞越冲突区域。这一举动的恶劣性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的航空安全,国际社会应当对这种行为采取严厉反制,以警示其他国家。

  2023年5月7日凌晨,印度军方发起了名为“辛杜尔”的军事行动,对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导弹袭击。印度方面声称,巴基斯坦方面策划并指挥了对印度的袭击,但巴方多次否认与此有关。袭击发生后,巴基斯坦迅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关闭空域并暂停全国教育机构的课程,局势急剧升温。

  然而,就在这场紧张的军事冲突爆发之际,印度空管部门却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根据相关信息,原本规划避开克什米尔战区的7架国际航班——包括中国南方航空CZ3021、泰国国际航空TG325/327/331、科威特航空KU381、卡塔尔航空QR546、荷兰皇家航空KL877等——在5月7日凌晨0点10分至0点35分之间,竟然被引导改变飞行轨迹,直穿印巴交火的核心区域。

  巴基斯坦防空雷达清晰记录下了这一令人吃惊的画面,这些民航航班与印军战机的飞行距离近得令人惊恐。巴基斯坦发布的简报和卫星图像进一步证实,印度空管部门刻意指引航班穿越战区,并非系统故障或误操作。印度地面空管与军方紧密协调,显然有意将民航航班用作“空中肉盾”,以此来掩护自己战机的行动,避免巴基斯坦的打击。

  尤其让中国人民愤怒的是,印度军方竟将一架从中东飞往中国的航班作为掩护。按照常规路线,这架航班会避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区域,但却在印度的引导下穿越了这个敏感地带。当时,印度战机就在该航班的前方活动,而巴基斯坦的雷达系统几乎锁定了目标。幸运的是,巴基斯坦识破了印度的险恶图谋,及时做出反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空中灾难,保住了数百名乘客的性命。

  印度此举不仅违反了国际航空规则,还严重威胁到全球的民航安全。国际民航组织(ICAO)明确表示,印度的行为违反了《芝加哥公约》。根据公约第3条,民用航空器绝不能参与任何军事冲突。印度空管与军方的配合,无视国际法,强行将民用航班拖入战区,这种行为已经突破了国际航空安全的底线,公然践踏了国际规则。

  使用民航客机作为“挡箭牌”是现代战争中最卑鄙的手段之一。早在5月初,乌克兰防务情报就曾透露,印度曾在海湾空域引导多国航班穿越冲突区域。而此次事件,不仅有航班录音、雷达图像、卫星数据等证据佐证,更加确凿地揭示了印度的恶行。

  民航客机本应是和平空中交通工具,承载着成千上万乘客的梦想与生命,而不是被某些国家当作战争中的“诱饵”,让乘客的生命被毫无意义地拿去冒险。

  因此,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地区的航线安全。部分航空公司已决定修改南亚航线,甚至暂停了直飞新德里的航班,转而选择经过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其他国家。

  印度将民航航班当作“肉盾”的行径曝光后,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俄罗斯《航空观察》、美国《防务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并对此表示谴责,认为印度的行为已经突破了民航安全的红线。外界普遍认为,印度误判形势,将民航航班作为缓解军事压力的“盾牌”,其目的不过是为自身争取更多战略空间。然而,这种不惜以无辜民众的生命安全为代价的做法,最终可能会引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印度民航总局至今没有就这一事件给出具体的官方解释,尽管其声称“完全遵守国际安全标准”,但却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数据支持。这种缺乏透明度的态度令国际社会更加质疑印度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能恢复全球民众对其航空安全的信任。

  印度在“辛杜尔行动”中将民航航班当作“肉盾”的行为,显然是对国际规则的严重破坏,且充分展现了对无辜乘客生命的漠视。尽管此次事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其背后的险恶图谋不能被忽视,印度必须为此承担责任,接受国际社会的审判。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