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人工智能+”以来涨幅前2行业什么来头?!
8月初,人工智能届最令人期待的可能是,GPT-5即将发布了!CEO近来在社交账号上多次剧透,惹得大伙议论纷纷。
作为人工智能弄潮儿,它家每一次新品发布给大家期待拉满。但实际上,密切关注AI投资机会的客官,可能早已不满足,“我们要的是数据验证”!海外科技巨头的最新财报,可能才是投资者更关注的焦点~
►另一社交平台巨头旗下的AI驱动广告推荐模型,推动Instagram的广告转化率提升了约5%,Facebook则提升了3%。
云计算已经不是新鲜的产物了,从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缺乏的部分。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客户的模型训练、推理任务、数据托管等都离不开大厂的云计算服务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云服务的市场需求。
——大家对平台数据进行极致探索。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的改善,或许能证明它最直接、最强大的变现路径,往往在于对现有成熟商业模式的智能化改造。
不知道各位客官对刚刚结束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否还有印象?富二现场参展,感受最深刻的是,相比大模型的跑分竞赛,还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软硬件应用层,比如AI Agent、智能眼镜等等,不少应用已经进入了商业应用阶段。
而就WAIC结束后不久,7月31日国常会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政策提到: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当“人工智能+”的号角吹响,资本市场最敏锐的神经莫过于TMT(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板块。
TMT,是通信、传媒与科技(Telecom, Media and Technology)的缩写,包括一切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载体的行业。
富二发现,已有许多卖方研究复盘历史,试图找到“未来”的影子,2013至2015年轰轰烈烈的“互联网+”行情,或许为理解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提供了一些参照——
2012/12/1-2015/5/31,中信TMT指数翻了4.5倍,计算机和传媒更是上涨分别上涨651%、557%,远超同期万得全A。
在本轮人工智能行情中,自2024年3月5日第一次提到人工智能+以来,以通信、电子则代表TMT,以超过40%的涨幅傲视所有申万一级行业~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4年3月5日-2025年8月4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因为它已深度融入百行千业,成为支撑数字社会运转的基础设施之一——能为其他行业提供高效服务,也能通过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产业效率。这广泛的赋能能力,为相关企业打开了巨大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空间,也带来了广阔的业绩想象前景。在相关股价和行业指数上,也体现为弹性更大,爆发力足。
作为技术驱动型领域,TMT行业创新迭代迅速。那些能够引领技术潮流或占据技术制高点的上市企业,往往能实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为股价与市值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以来自低位最大涨幅超过10倍的股票有30只左右,其中TMT行业的股票就超过10只,比例最高
可以说,技术创新驱动、资本市场形成共识并叠加政策催化,共同推高了TMT板块;而最后,也离不开营收、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形成成长和回报的逻辑闭环~
富二梳理了富国基金旗下关注TMT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主题ETF及联接基金,覆盖芯片、大数据、信创、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科技上下游领域,另外亦有布局科创板、创业板单一上市板块的指数基金,对想要布局TMT的客官,可以多多关注~
数据来源:Wind,行业分类为申万一级行业分类,TMT权重指的是相关行业占特定指数的权重,截至2025年8月4日。仅为特定时点数据,未来可能随指数编制方案及市场情况发售调整。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且可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基金投资于科创板股票的,会面临科创板机制下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建议投资者详阅基金合同等文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产品风险等级及适配投资者等级以销售机构评定结果为准。
(提示:请客官直接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言,获奖后富二会通过后台通知获奖用户,届时请按“关键词+手机号”此格式回复富二。留言活动富二会在后台监测数据变化情况,保留取消数据存疑用户获奖的权利。不同微信号的同一个获奖手机号均视为一个用户,仅作一次奖励。)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