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科学千方百计提素养
在深入贯彻习关于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大背景下,近年来,酒泉市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科学教育责任担当,聚焦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系统构建科学教育实施新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强化政策支撑,引领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市上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将其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整体规划,制定下发了《酒泉市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市教育局牵头协同市直十五个部门下发了《酒泉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酒泉市小学、初中科学课程实验目录》等,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市县校聚力攻坚,为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强力保障资金投入,夯实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市县两级确立资金支持机制,配齐配置实验室设施设备,保障科学教育资金投入。两年内全市共投入4440万元,增建义务教育学段物理标准实验室7个,化学标准实验室6个,生物标准实验室17个,增建小学科学标准实验室51个,科创实验室60个,持续改善学校科学教育实验仪器、耗材、信息化设备、科普图书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资源,配备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和科普资源包,保障了实验教学和科普活动的有效运行。
鼓励发挥县域优势,突出科学教育特色创建。肃州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入科学教育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对实验设备设施更新换代,打好科学教育“底座工程”。成功引进“青少年信息技术培养工程”公益项目,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对14所学校进行改造,增建15间科创教室,对15名教师开展连续5年专业成长培训,组织科技社团优秀学生赴清华大学、北师大等高校进行集中研修,开发禀赋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潜能,为学生播下探究创新的种子。2024年以来,肃州区组织开展“当神十八遇见十八岁”成人礼等科学实践研学活动56次,参与学生1.4万人次,吸引北上广1800余名中小学生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研学,形成了“校校行动、人人参与”的科学教育新局面。全区共成立AI人工智能、航模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社团活动小组300多个,对学生进行全区有19所学校174支队伍500余名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级竞赛,提交科创作品1500余件,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人次、省级奖项50余人次、市级奖项240余人次。“启蒙—发现—创造—养成”全链条创新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近三年有19所学校174支科创团队的500余名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级竞赛,提交科创作品1500余件,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人次、省级奖项50余人次、市级奖项240余人次。玉门市优化资源配置,投入880万元,建成“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创教育中心”,设置了航天航空知识展区、幼儿科创区、人工智能实训区、科技科创竞赛区、科学教育实验区、编程区等6大功能实践区,为区域内中小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提供了高效能场地,促进了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强化教师专业培训,筑牢科学教育改革根基。每学期开学前邀请专家名师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改进作业设计、优化实验教学,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创新教学。引导教师转变育人理念,从“知识灌输”迈向“能力培育”,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知识本位的告诉式”变为“素养立意的探究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数字媒体与AI形式,打破时空限制,创造“沉浸式+交互式”科学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学习在窗外,社会即课堂”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新路径。对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重点培训,加强新课标解读、跨学科教学能力、实验探究指导、前沿科技知识更新等培训。通过“理论+实践”、“科普名师+学科基地校”多元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实验说课比赛”,精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水平。组织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观摩“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探究教、学、评一体化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和“主题式科学教育实践与研修”培训活动,通过“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科学课堂四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专业指导。
推进开展课题研究,助力科学教育提质增效。各学校积极开展省级课题研究,推进科学教育落地实施。2024年,敦煌市第二中学开展了《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下的课后科学教育服务实践研究》课题;2025年,酒泉中学申报了《跨学科融合视角下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与实践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1+X”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开展研究,酒泉实验中学申报了《STEAM理念下的“1+X”高中科学教育实践探究》、玉门油田小学申报《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路径研究》;酒泉市第一中学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跨学科“AR+PBL”教学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酒泉市南苑小学开展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研究》,金塔县第二中学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场景研究》等研究。通过边实践探索、边总结反思,推进行动研究,深化创新实践,助推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健全多元评价机制,赋能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一是创新评价理念与方式。通过构建多维度、过程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更科学地衡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将初中学生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是开展以赛促评促教活动。常态化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白名单赛事,开展“中小学生科创大赛”及“小小科学家成果展评活动”,将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科幻画、机器人等活动融合在教学活动中,促进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专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三是建立“一校一策”多元化评价机制。酒泉中学探索从“课堂评价、实验操作评价、作业评价、学业质量评价、探究能力评价、学科综合能力评价”六维度建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着力从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三方面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进程。玉门市第一小学建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评价机制,酒泉市东关街第二小学开发了“成长档案袋”评价系统,敦煌市第二中学被命名为甘肃省科学普及创新校,改进了《科学教育评价激励办法》《“小小科学家”评选办法》。瓜州县张芝小学制定了《科学教师科研创新激励制度》,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群体,开发了《张芝小学“卓越星•未来”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过程纪实、标准多样、评价多主体等一系列举措,改进了科学教育效果评价从单一维度向多元综合的转变,赋能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