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昂莱不再担任总理:缅甸新政府背后的权力交接内幕

娱乐新闻 27
  1. 撤销2021年2月1日发布的把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的命令;   5.组建新政府,任命吴钮梭为总理”;“组建内比都特区、各自治区和各省、邦政府并任命主要领导;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布这些命令,是为今年年底即将举行的大选铺路。因为自2021年2月1日政变以来缅甸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多次宣布延期的全国紧急状态令于7月31日到期,要么宣布继续延期紧急状态,要么结束紧急状态。如果继续延期紧急状态,则表明国家还没有进入正常状态,没有达到举行大选的条件。取消紧急状态则意味着国家已经恢复正常状态并具备了举行大选的条件。

  1. 撤销2021年2月1日发布的把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的命令;

  5.组建新政府,任命吴钮梭为总理”;“组建内比都特区、各自治区和各省、邦政府并任命主要领导;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布这些命令,是为今年年底即将举行的大选铺路。因为自2021年2月1日政变以来缅甸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多次宣布延期的全国紧急状态令于7月31日到期,要么宣布继续延期紧急状态,要么结束紧急状态。如果继续延期紧急状态,则表明国家还没有进入正常状态,没有达到举行大选的条件。取消紧急状态则意味着国家已经恢复正常状态并具备了举行大选的条件。

  取消紧急状态后,在紧急状态下的一切临时措施,包括把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总司令组建国家管理委员会等都要取消。权力交还给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后,由于权力执行主体产生了变动,因此新的权力机构“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要重新行使权力,包括任命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等。因此,发布这些命令的机构都是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这是其作为新的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正常程序。

  正如上文所述,这些变动是权力执行主体发生变动后的程序化操作,如果两个权力执行主体之间属于不同的政治团体,则意味着政局发生重大变动,但缅甸的情况非常特殊,发生权力移交的两个主体属于同一个政治集团,领导人都是敏昂莱大将,因此权力移交只不过是从敏昂莱的左手移交到右手,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操作都是既定程序,没有意外,更不意味着政局出现“重大转折”。

  但是这次变动中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一个是新成立了“国家安全与和平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清一色都是军人,而且都是敏昂莱政权的核心成员。这个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大选顺利举行,因此是一个过渡性机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新政府中敏昂莱不再担任总理,而是任命吴钮梭为总理。吴钮梭是刚刚脱下军装的中将,是敏昂莱最信任的军队高官。缅甸国内通常认为他将代替敏昂莱之前既定的接班人莫敏吞,成为新的接班人。他曾担任过缅甸军事科技大学和军事大学校长、南部军区司令、中部军区司令、缅甸军方企业缅甸经济控股公司董事长等关键职务,还担任过敏昂莱的顾问团成员。

  新组建的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大选前的临时过渡政府。根据缅甸的政治传统,缅甸高层在大选前安排吴钮梭做总理,很可能是计划安排他在大选后担任总统一职。缅甸大部分民众认为大选后敏昂莱会担任总统,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敏昂莱不会担任总统,而是继续担任国防军总司令和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在幕后控制缅甸局势走向,直到新的政治生态完全形成后再逐步退出政治舞台。我本人也认可这种说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这次缅甸成立了“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并任命了一名首席执行官和一名副首席执行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将会在未来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缅甸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是根据缅甸2008年宪法成立的,宪法规定的成员有11人,包括总统、两位副总统、人民议会议长,民族议会议长、国防军总司令、国防军副总司令、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边境事务部部长等。从人员构成可以看出,该组织至少有国防军总司令、国防军副总司令、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边境事务部部长和一位由军方指定的副总统等6人是军人或者军方指定的人,人数超过半数。而且宪法中规定,所有与国防和安全相关的事务都必须经过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因此,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是缅甸三权分立政治结构中的重要一极,是宪法设计中用来制衡总统和议会、保障军队地位的重要组织。同时,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可以不经选举就任命议会中25%的代表。因此这个组织的份量甚至大于总统和议会。

  当三权中的议会由军方支持的政党控制,总统是军方支持的总统时,三权是和谐的,这就是2011-2015年吴登盛执政时期的情形。当议会由与军方对立的政党控制,总统是与军方对立的人士时,三权之间就会出现矛盾,甚至夺权,这就是2016-2020年民盟执政时期的情况。

  由于2008年宪法规定,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会议必须由总统提议召开,如果总统不提议,会议就无法召开,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就会被架空,这就是民盟执政时期的情形。民盟控制了议会,民盟选出的总统从来不召开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会议,从而架空了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这是导致双方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这次人事变动中还有一个重要且令人费解的操作是敏昂莱由看守政府总理变成了临时总统,既然敏昂莱已经大权在握,为什么还要担任临时总统?其实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他作为临时总统可以随时召开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会议。在大选结果出来之前,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会议就是缅甸的最高权力机构。

  此外,一直以来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只有在开会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平时该委员会没有办公机构和执行机构,存在感不强。这次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宣布成立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同时还任命了首席执行官和副首席执行官,并任命了一名副部长,这将使该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大大加强该委员会的存在感,并在以后的政治中发挥更加主动积极的作用。

  从缅文社交媒体的反应看,对于这次权力变更,缅甸民众反应很冷淡。反应冷淡的原因之一是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而且这些变动本身就是程序化操作,不会对局势造成任何改变。其二是自2021年2月以来,缅甸民众经历了近5年的战乱、动荡和经济下滑后,现实的艰难已经磨平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对于政局如何变动已经麻木,部分民众在相关的新闻下面留言“不感兴趣”。

  今年年底的大选肯定能如期举行。能如期举行的原因之一是反对派的力量逐步变弱。2021年以来,缅甸政府和军方面对的反对组织包括由部分民盟成员组成的影子政府“民族团结政府(NUG)”、新成立的武装组织“人民防卫军(PDF)”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2025年之前,这几股力量凝聚在一起合力对付缅甸政府军,所以缅甸军方在战场上连连失利,控局困难,不具备举行大选的客观条件。2025年后,随着缅甸北部局势得到控制,原来的反军方联盟由于利益和目标分歧逐步瓦解,NUG和PDF内部丑闻频发导致支持率下降,加上特朗普上台后对意识形态不感兴趣,一直以来以“民主”之名请求西方提供帮助的NUG逐步被冷落。这些因素导致缅甸政治的天平开始向政府和军方倾斜,为大选创造了客观条件。

  此外,如前文所述,与前几年相比,民众的政治热情逐步减退,大选在民众中的阻力变小,这也为大选的举行创造了条件。军方也为大选做了充分的准备。7月31日,缅甸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还发布了一条命令,在9个省、邦中的61个镇区宣布紧急状态,这个命令表明,这61个镇区的安全形势还达不到举行大选的条件,今年年底的大选将不在这61个镇区举行,这说明缅甸政府不再一味追求大选的覆盖率,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

  大选不能立刻改变缅甸的局势,因为这次大选本来就是一次有瑕疵的大选。首先,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这次大选的认可度都不会太高。但是不举行大选将意味着缅甸长期处于非法军事统治状态,形势永远无法变好。经过大选缅甸才有机会重塑政治格局,使缅甸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并与国际社会开展正常交流与合作。对于地区内国家来说,与选举产生的合法政府打交道在道义上才具备正当性。

  其次,缅甸的问题极其复杂,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极其复杂,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也有政府执政能力差和发展滞后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造成的社会极度分裂和极度对立的问题。缅甸目前的社会状态并不具备实现国家快速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通过一次大选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缅甸社会并实现快速发展。

  但是大选后缅甸有机会重新塑造一个更加合理的政治格局,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摸索出适合其自身的发展道路。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