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比1投票美国孤立其他各国:中国AI组织落户上海
欧盟内部虽然对中国主导存在复杂心态,但还是派代表参与了相关工作组。毕竟全球80%的AI应用场景需要
     
非洲某国部长感慨地说:终于看到了数字时代不被边缘化的希望。这句话听起来平淡,但背后的渴望让人动容。而全球科技媒体《Wired》评论更是一针见血。
美国国会对华强硬派的反应更是激烈,要求特朗普政府制定AI遏制中国专项法案,禁止美企参与相关合作。这种反应,就像看到别人组局打牌,自己没被邀请,于是气急败坏地说:你们玩去吧,我不稀罕!
     
要理解今天的局面,得先看看美国是怎么玩弄世界的。美国的技术封锁就像古代的封建领主:我给你技术,你就得听我的规矩。
     
英伟达卖给中东的AI芯片,性能被硬生生锁死七成,而在它自己的实验室里,同样的芯片却能火力全开。这叫什么?这就是技术封建。
更阴险的是它的分而治之策略。美国从来不搞一对多,而是专挑一个打。前脚对柬埔寨猛加49%的关税,让这个贸易顺差刚过90亿的小国喘不过气。
     
这套把戏,叫囚徒困境,说白了就是让你不敢团结。当年185国联盟就是这样被瓦解的。各国算小账心态导致从越南印尼开始的多米诺式屈服。
特朗普第二任期发动的关税战范围更广,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征收10-20%关税,形成美国以1对185向全球宣战的极端孤立态势。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行动缓慢,日本面临选举压力选择妥协。一个看似庞大的联盟就这样变成了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
特朗普坚定支持退出联合国,第一任期曾退出多个联合国组织,第二任期再度退出教科文组织和人权理事会。
     
这种基于恐惧的控制术,把所有玩家都推到了一个猜忌链里。但《》分析显示,美国学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呼吁政府回归合作轨道。
     
中国的这步棋,要打破的正是这种技术封建的游戏规则。与其在别人的残局里苦苦支撑,不如另开一盘新局。这就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不跟你在旧棋盘上纠缠,我们摆一副全新的棋盘。
上海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的提议,并非偶然。根据2025年《全球创新城市指数》,上海稳居全球前五,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旧金山和伦敦。
     
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AI企业数量已超过2000家,聚集了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顶尖企业。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级学府为AI领域持续培养高端人才。上海AI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
上海的国际组织管理经验丰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等国际机构落户于此,使其具备卓越的国际治理与资源整合能力。
     
高效开放的金融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包容的创新氛围,让上海成为全球科技治理的试验田。当一个技术生态的参与者足够多,市场足够大,它就能更好地抵御外部的封锁和打压。
     
今年5月,欧盟与中国签署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合作备忘录,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国际对接。去年中国与肯尼亚合作建设非洲首个AI算力中心,还为东南亚国家提供AI农业监测技术开源代码。
非洲、拉美等国家本来就缺数字技术,WAICO能帮它们建基础设施、培训人才,所以很多国家都愿意加入。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会发现有些时刻注定要被铭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首次超过50%。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发布的调查指出,AI技术有望到2030年带动全球经济增长13万亿美元,尤其有望缩小南北国家间的数字鸿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投资年增速接近1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数字背后,是全球对技术发展主导权的渴望,是对多元化技术生态的共同期待。
     
打破美国技术封建垄断格局,为全球技术治理提供去中心化新路径。世界银行2025年研究报告显示,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提出轮值主席国机制防止平台被个别国家主导,联合国建议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提升治理公信力。
     
当历史学家回望这个时代时,或许会把上海总部的设立标记为全球治理权力东移的关键节点。这不是简单的地缘政治游戏,而是关于人类如何在技术革命中选择合作还是对抗的根本问题。
全球南方国家技术发展的新机遇,智能鸿沟的弥合路径,都将从这里开始书写。发展中国家终于看到了数字时代不被边缘化的希望,这句朴实的话语,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