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楼市已连续9个月正增长
今天一说到房地产,很多手里捏着房子的人,都会愁云惨淡。情况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吗?不至于。重庆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中心城区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9%,并且已经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
笔者并非要赞扬某个城市的特别之处,而是透过重庆的这份数据,审视房地产产业自身的运行逻辑和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分化。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特征,是两极分化,而非全面衰退。就像光谱的两端,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
冰山的部分,确凿无疑。许多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高企,交易周期拉长,价格持续承压。尤其是一些缺乏人口和产业支撑的远郊区域、过往盲目扩张的三四线城市,以及那些基于投资甚至投机目的而购入的物业,正经历着价值的残酷回归。在只涨不跌的预期破灭后,这些区域的房价腰斩,不过是其泡沫挤压的必然结果。这部分市场的深度调整,是投资性需求退潮后,市场对非优质资产的淘汰。
但同时,火焰的部分也在悄然燃起,或至少保持着温热。重庆部分地区部分产品的表现,背后正“燃烧”着这样的火焰。市场尚能表现出这种韧性,笔者认为,重庆自己的救市措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重庆自身禀赋与市场规律的结合。
首先,房地产作为一项周期性极强的产业,其波动是常态。它有高峰,也必然有低谷。当前正是市场深度调整的时期,也可能是过往周期中最艰难的阶段。但任何产业都有其底部的交易量和市场规模,不会哀鸿遍野地彻底停滞。只要有居住需求存在,交易就不会完全消失。重庆的连续正增长,恰恰印证了这种产业底部韧性的存在。
其次,重庆所处的地位,赋予了其一种结构性的预期支撑。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政治地位、在区域经济中的枢纽作用,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都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增长动力。尽管与一些相邻城市在经济发展上有所差异,但这种地位本身就为人们对长期资产价值的判断,提供了不同于一般城市的考量。
再者,人口是楼市最根本的支撑。重庆长期保持着人口净流入,这并非单纯的行政引导,而是其在就业机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以及生活吸引力方面的综合体现。这种庞大且持续增长的人口基数,为楼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需求。
最后,重庆在产业发展上的成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人群。这些产业的实际发展,直接转化为对优质住宅的真实需求。这表明其楼市的局部活力,是有坚实的微观产业基础在支撑,而非无源之水。
当前市场,正是淘汰劣质、回归价值的深度调整期。一旦预期能够稳定,即便是在较低的水平上,市场依然会逐步恢复其基础的交易活跃度。重庆的现象,正是这种市场规律在特定禀赋下的显现。
总之,简单地将整个房地产市场定义为好或差,都过于片面。它是一个高度结构化、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且具有自身周期性规律的复杂生态系统。重庆的案例,无非是当前市场分化特征和产业内在韧性的一个典型切面。它揭示了在市场预计普遍不佳的背景下,依然存在由城市禀赋、人口结构、产业发展和区域战略共同驱动的局部活力。理解这种分化与周期性,我们才能以更朴实、更成熟、更理性的心态去面对房地产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