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人饭后这5件事再喜欢也别做可能比吃糖还“升糖”!

生活百科 27
  在控糖的道路上,无数“糖友”和高血糖人群,都把目光牢牢锁定在了“吃”上——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吃。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餐后管理,和管住嘴同样重要!   餐后血糖,是衡量我们血糖控制水平的“试金石”。如果餐后血糖长期剧烈波动,就像一阵阵“糖水巨浪”,反复冲击、侵蚀我们全身的血管和神经,其危害丝毫不亚于直接吃糖,甚至更隐蔽、更危险!   今天,我们就来揭晓饭后那些比吃糖还可怕的“升糖”习惯。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血糖偏高,下面这5件事,请务必“拉黑”!

  在控糖的道路上,无数“糖友”和高血糖人群,都把目光牢牢锁定在了“吃”上——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吃。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餐后管理,和管住嘴同样重要!

  餐后血糖,是衡量我们血糖控制水平的“试金石”。如果餐后血糖长期剧烈波动,就像一阵阵“糖水巨浪”,反复冲击、侵蚀我们全身的血管和神经,其危害丝毫不亚于直接吃糖,甚至更隐蔽、更危险!

  今天,我们就来揭晓饭后那些比吃糖还可怕的“升糖”习惯。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血糖偏高,下面这5件事,请务必“拉黑”!

  吃饱喝足,往沙发或床上一躺,长舒一口气……这可能是很多人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但对于高血糖人群来说,这却是一个危险的“甜蜜陷阱”。

  原因很简单:我们吃下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而肌肉是消耗血糖的“大户”。饭后立刻躺下或久坐,肌肉完全处于休息状态,血液中的葡萄糖无处可去,只能堆积在血管里,导致餐后血糖急剧飙升,久而久之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记住:吃完饭,别急着“瘫”下。哪怕只是站立15分钟,或者在屋里来回走动几步,都能帮助肌肉“吃掉”一部分血糖。

  水果虽然富含维生素,但同样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蔗糖。在我们刚刚吃完正餐,身体正在全力处理主食带来的血糖时,你再送来一份水果,无疑是给本已“压力山大”的胰腺系统“雪上加霜”,会让餐后血糖达到一个惊人的峰值。

  记住:水果要吃,但要讲究时机。建议放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作为加餐,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餐后血糖带来太大负担。

  “饭后运动能降糖”,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运动确实是降糖的法宝,但“马上”和“剧烈”这两个词,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饭后,我们大量的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道帮助消化。如果此时进行跑步、跳绳、打球等剧烈运动,血液就会被强制流向四肢肌肉,导致消化道供血不足,引起消化不良、腹痛。更危险的是,对于正在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不恰当的剧烈运动还可能诱发低血糖,危及生命。

  记住:饭后宜“缓”动,不宜“剧”动。建议在饭后20-30分钟开始,进行15-30分钟的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有氧运动,这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降糖运动”。

  事实上,饭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消化系统开始工作,此时吸烟,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被更快、更多地吸收,对血管的伤害会成倍增加!尼古丁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直接导致血压和血糖升高,并会显著加重胰岛素抵抗,让你的控糖之路难上加难。

  当人处于生气、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中时,身体会启动应激反应,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激素的共同作用就是:让血糖迅速升高,以应对“危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家人吵一架或者工作上生了一通闷气后,一测血糖,数字高得吓人。为了一点小事怄气,换来血糖“坐过山车”,实在得不偿失。

  记住:保持心态平和,是门“养生课”,更是“控糖必修课”。饭后听听舒缓的音乐,和家人聊点开心的事,比什么都强。

  这篇文章,请一定发给身边血糖偏高的家人和朋友看看。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可能帮助一个他/她,拥有一份更平稳、更健康的未来。❤️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