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释永信塌房后才发现周星驰深受其害李连杰早有暗示
更令人震惊的是,“越扒越有”这个词竟然可以用在一位出家人身上,而“贪婪无度”也似乎成了释永信的真实写照!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早在十几年前,张纪中和周星驰就已经深受其害,更令人震惊的是,李连杰也曾揭露过少林寺内部的黑幕!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一则通报,震惊全国,方丈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包括挪用侵占寺庙资金,并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当关系,甚至育有私生子。
中国佛教协会随即撤销其僧籍,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方丈”如今沦为阶下囚,而他一手打造的“少林IP”商业帝国也彻底崩塌。
     
释永信最遭人非议的行为之一,就是将“少林”二字注册为商标,禁止影视作品随意使用,使得影视行业陷入长达二十年的版权困境。
任何影视作品若想使用“少林”一词,都必须向少林寺缴纳高额授权费用,否则只能选择改名或面临禁播。
     
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001年电影制作完成后,释永信团队突然提出版权要求,声称“少林”为注册商标,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导演王晶后来透露,释永信甚至要求周星驰将《少林足球》更名为《功夫足球》,但周星驰宁愿放弃内地市场也绝不妥协。
     
他被迫将剧本中所有“少林寺”字样改为“僧人派”,导致配音演员在后期制作时频频口误,观众也纷纷吐槽这一改动荒唐可笑。
于正拍摄《笑傲江湖》时情况更糟,少林寺被强行更名为“金顶灵鹫寺”,网友戏称“听起来像是三流网游门派”。
     
这种将民族文化符号据为己有的行为,不仅扼杀了影视创作的表达自由,也让“少林”从文化象征沦为商业工具。
文化符号被垄断,创作者只能魔改剧本,最终观众看到的全是“僧人派”“金顶灵鹫寺”这种怪异名称,令人啼笑皆非。
     
2009年,他投入1.5亿元拍摄《新少林寺》,邀请成龙、刘德华主演,并成立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让弟子傅华阳担任总经理,专门运作“少林IP”。
     
电影大卖后,释永信野心膨胀,接连推出《少林寺2》《3D少林寺》等项目,结果全部无疾而终。2012年的3D版换过三组团队,直到2020年仍在选角,最终彻底流产。
最离谱的是2020年,释永信联合张纪中及多位企业家高调宣布合作少林题材影视项目,结果除了几张合影,什么也没做成。
     
李连杰早年谈及少林寺时曾表示,那个地方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般清净,里面根本没有多少真正的僧人,武术传承也极为有限!
而释永信既当版权方又当投资人,左手收授权费,右手拍烂片,最终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少林寺年收入达3亿,僧人却住在铁皮屋里,这位“商业方丈”可真是精明。
     
释永信用26年时间将破败的古刹打造成跨国商业帝国,全球注册“少林”商标,年收入过亿,并通过“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80%股份,掌控整个品牌。
与他塑造的苦行僧形象截然不同,释永信身披价值十几万的云锦袈裟,佩戴价值千万的佛珠,座驾从奥迪Q7换成了路虎揽胜,与其宣称的“月薪700元”形成巨大反差。
     
更令人震惊的是,调查证实他与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印证了2015年弟子释延鲁的举报内容,即“包养情妇、有私生女”。
     
一边说着“四大皆空”,一边穿戴奢华、包养情人,释永信的“修行”比娱乐圈还精彩。佛门清规戒律,在他这里成了商业剧本。
释永信的倒台暴露了宗教商业化的系统性风险,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方丈的行为直接动摇了佛教的神圣性。
     
影视圈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张纪中受牵连的合作项目永久搁浅,而当年被迫改剧名的创作者们终于等来了“迟到的正义”。
当信仰沦为生意,袈裟成了戏服,少林寺的商业化闹剧该收场了,只是不知道,下一个“释永信”会在哪里出现?
     
释永信的“商业少林”崩塌了,但他留下的混乱仍在继续,少林寺山门依旧巍峨,只是门内二维码功德箱上的反光,再也照不见那个身披十六万金线袈裟的身影。
     
释永信的崩塌也让我们明白,无论做什么人,都不要贪婪无度,毕竟,多行不义必自毙,他就是最好的例子。
信息来源:凤凰网文化 2009-11-18 未经授权?张纪中《倚天屠龙记》中“少林寺”一词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