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范 游大江】江苏南京:六朝烟雨凤凰台 一江文脉古今传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是黄金水道,也是文化长河。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成为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之后,第五个由中央统一部署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2025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发布,一条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美丽中国文化景观轴线,正加速建设并展现在世人面前。央广网策划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化范 游大江》,以文阅江,以诗读城。
央广网南京7月31日消息南京中华门西的花露岗,是一处起伏的岗坡。但在古时,这里却曾是一座奇秀的峻岭,叫凤台山。凤台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凤凰台。中国古人视凤凰为祥瑞,凤凰降临之处常筑台纪念。据《江南通志》记载,南朝宋元嘉年间,有几只凤凰飞临此处,时人遂筑台,因此得名凤凰台。这座凤凰台,历经沧桑,成为南京历史的重要见证。
如果要在历代文人中为南京寻找一位“代言人”,李白必定入选。他一生多次来到金陵,玄武湖、紫金山、凤凰台、长干里、劳劳亭、板桥浦等繁华之处,都曾留过他的墨迹,《登金陵凤凰台》便是其中一首。
登上凤凰台,李白眼前是壮阔的长江和金陵胜景,心中涌动的却是历史的洪流。他笔下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道尽了六朝兴亡的沧桑;而“二水中分白鹭洲”,则生动描绘了长江及其支流在南京城下分流的磅礴气象。长江,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历史的载体和诗人灵感的源泉。它既承载着千年故事,也映照着李白的个人情怀。纵有“总为浮云能蔽日”的忧思,最终也化作“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深沉喟叹——繁华易逝,唯有长江亘古奔流。
古人云,城以文显,文以城传。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正是南京城与不朽诗篇相互成就的典范。这首诗,以南京的山水古迹为舞台,以长江为背景,将城市的历史底蕴、地理形胜与诗人的心绪感悟完美融合。它写的是眼前景,藏的是心中意;说的是往昔事,也映照着世态人情。诗篇流传千年,凤凰台的传说与长江的波涛,共同构成了南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因为南京的魅力依然鲜活。它有明城墙的厚重,有秦淮河的温婉,有雨中台城的幽思。凤台路上,仍能感受到那吹不散的文脉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