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了!中国机器人领跑AI落地最快最丰富

人工智能‌ 27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人形机器人刷屏,遛机器狗、进厂拧螺丝、下场打拳,纷纷“干活”“整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探展发现,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没有人在聊大模型了,全部都是人形机器人。   能看到各种形态、各种功能、各种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大的大到几人高,小的小到可以拿在手里跟它对话。   形态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四个轮子驮着一根巨长的机械臂,有的是已经做成了温暖的、你可以跟它互动、抱抱的人形机器人。有的是在流水线一看就很老实的牛马机器人。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人形机器人刷屏,遛机器狗、进厂拧螺丝、下场打拳,纷纷“干活”“整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探展发现,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没有人在聊大模型了,全部都是人形机器人。

  能看到各种形态、各种功能、各种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大的大到几人高,小的小到可以拿在手里跟它对话。

  形态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四个轮子驮着一根巨长的机械臂,有的是已经做成了温暖的、你可以跟它互动、抱抱的人形机器人。有的是在流水线一看就很老实的牛马机器人。

  表演型机器人,就是咔咔打拳击,拳拳到肉。四足机器人可以做巡检和安防。家庭陪伴领域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做养老照护。

  今年年初,我们在全球最大的科技展美国CES上看到的,已经没有办法跟今天上海的这场展览相提并论。短短半年,设想竟然变成了现实。

  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强的供应链,能够造得出,造得好;也有最丰富的落地场景,在中国拿过高分的机器人,大概率找不到更难的考卷了。

  还有最聪明能干的一群人,全球AI人才里,有一半都是华人面孔。你看马斯克发布会,身后的华人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当然了,AI和机器人仍然处在非常早的早期阶段,但也要有梦想不是吗,先做出来,再做到完美,给科技一点耐心和信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