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文章: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模式显现优势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7月15日刊登题为《特朗普正在帮助中国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的文章,作者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研究员卡曼·卢塞罗。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艰难应对特朗普政府治理下混乱的监管环境;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做法则更为灵活,也更支持创新。
多个因素促成了这一事实。首先,新制度机制的出现有助于中国在监管方面形成一种更具协作性、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模式,从而催生了新的人工智能企业。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深度求索,这家突破性的企业脱胎于一家对冲基金。其他企业如智谱和月之暗面则源自清华大学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合作。
在实践中,监管审查的对象已从开发初期阶段的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等,转向了特定的应用环节。大多数规定现在针对的是人工智能模型的部署方式,而非构建过程。这使得企业能够相对畅通无阻地收集训练数据和开发基础模型。尽管如此,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内容仍受到严格监管。
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也大力投入开发创新的开源模型。尽管拜登政府时期曾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开源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过最终还是决定支持),但深度求索、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却积极推进,发布了多个已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开源模型。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崛起与美国近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人工智能企业最初对特朗普政府的去监管政策表示欢迎,但由于缺乏详细的政策方案,再加上特朗普对批评声音睚眦必报,故引发了种种不确定性,阻碍了实际的发展。此外,联邦研究资金的大幅削减和严格的移民限制阻断了美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人才渠道,加剧了全行业的不安情绪。
美国监管体系的失灵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更快发展创造了空间。深度求索的崛起、中国在制造业和供应链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自身的政策失误,都让中国科技行业重获信心。
但这种格局也可能会发生改变。美国仍有可能重新提出方案,打造一个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监管环境。预计本月晚些时候出台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或许能阐明特朗普政府对科技监管的态度。
然而,就目前而言,在特朗普政府对美国企业发动攻击之际,中国正竭尽全力巩固其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这对未来美国的影响力将产生深远影响。(编译/涂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