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丨桐庐县以“双引擎”创新实践引领小学科学教育数字化变革

科学教育 31
  2025年4月24日至25日,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杭州市试验区)建设推进活动暨小学科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在萧山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汇聚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及科学骨干教师近700人,近30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出席,规格空前,学术氛围浓厚。作为浙江省科学教育领域的“群英盛会”,活动通过学术研讨、区域成果汇报、优质课展示与评析,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在大会区域经验分享环节,桐庐县小学科学教研员钟赛兴老以《用技术唤醒课堂,让数据点亮成长》为题,分享了该县在科学教育中的“双引擎”创新实践,引发与会专家、教师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好评。桐庐县通过“数字化实验管理平台”与“数据驱动的综合评价系统”两大技术赋能案例,破解传统教学难题,为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桐庐经验”。

  2025年4月24日至25日,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杭州市试验区)建设推进活动暨小学科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在萧山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汇聚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及科学骨干教师近700人,近30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出席,规格空前,学术氛围浓厚。作为浙江省科学教育领域的“群英盛会”,活动通过学术研讨、区域成果汇报、优质课展示与评析,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在大会区域经验分享环节,桐庐县小学科学教研员钟赛兴老以《用技术唤醒课堂,让数据点亮成长》为题,分享了该县在科学教育中的“双引擎”创新实践,引发与会专家、教师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好评。桐庐县通过“数字化实验管理平台”与“数据驱动的综合评价系统”两大技术赋能案例,破解传统教学难题,为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桐庐经验”。

  过去,桐庐县科学实验课面临“两难”:统计难、监管难。实验数据统计耗时长达两周,监管滞后导致问题难以及时整改。例如,某校一学期仅开设3次实验课,但学期结束时已无法补救。为此,桐庐县自主研发“数字化实验管理平台”,实现两大突破:

  ❖统计实时化:平台自动生成各校实验完成率排行榜,如莪山民族小学连续三月稳居榜首,实验开设率达98%;

  填报“流程极简”,操作“比点外卖更简单”,通过“三级审核”杜绝虚假填报、“分层培训”确保全员熟练使用、“动态激励”形成良性竞争等策略。平台推动全县实验开设率从68%跃升至92%;旧县中心学校从“实验课常被占用”转变为“每周固定两节实验课”;教师观念也发生转变,一位教龄20年的教师坦言:“实验参与率高的班级,期末平均分高出3分!”目前,该平台已入选全国教育数字化优秀案例,并在杭州市全面推广。

  传统评价依赖考试分数,难以衡量“实验设计创新”“合作能力”等科学素养。桐庐县构建“科学素养综合评价系统”,以“态度责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四大维度为核心,细化为10余项可观察指标。

  ❖智能分析:生成“个人成长雷达图”,如学生小红的“实践技能”接近满分,但“合作能力”仅60分,教师针对性安排其担任小组长,一学期后该指标提升至85分。

  教师根据雷达图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设计类任务;学生主动改进短板,如李同学主动申请担任组长提升合作能力。教育家布鲁姆的理念在此落地:“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桐庐县计划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引入AI预警和“实验资源智能推荐”,推动科学素养评价模式向全学科拓展,并培养“数字型教师”队伍。钟赛兴老师表示:“教育数字化不是将黑板变为屏幕,而是用技术唤醒课堂生命力。”

  桐庐县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更在本次高规格的全省盛会上,向700余名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技术赋能课堂、数据驱动成长”的鲜活样本。这场“双引擎”驱动的变革,正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科学的大门!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