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公益科普嘉年华在深圆满落幕

人工智能‌ 34
  近日,星火计划“智趣横生·AI机器人嘉年华”公益活动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由深圳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的指导,深圳创想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携手深圳市深版文化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支持。活动当日,开幕式与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互动展区更是人头攒动,热情高涨。   来自AI与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学者、高校代表、产业精英、跨界创新者与众多市民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沉浸于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及未来图景的思想盛宴。

  近日,星火计划“智趣横生·AI机器人嘉年华”公益活动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由深圳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的指导,深圳创想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携手深圳市深版文化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支持。活动当日,开幕式与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互动展区更是人头攒动,热情高涨。

  来自AI与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学者、高校代表、产业精英、跨界创新者与众多市民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沉浸于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及未来图景的思想盛宴。

  作为面向公众的公益科普盛会,本次嘉年华精心打造了“深圳高校AI机器人联展”与“AI机器人科普讲座”两大板块,致力于搭建青年学子、市民与青少年之间深度对话、碰撞火花的桥梁,点燃大众对未来科技的憧憬。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王学谦在开幕致辞中,对在场的青少年深情寄语,播撒下三颗希望的“种子”:创新之种,鼓励未来投身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梦想之种,激励大胆想象,无惧边界;智能之种,倡导积极拥抱AI浪潮,善用其赋能学习成长,未来为国家乃至全球AI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组织宣传部部长张晓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所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府,深圳理工大学与机器人领域有着深厚的渊源。此外,深圳理工大学还与众多机器人行业的优秀企业保持着密切合作。此次参与嘉年华活动策划,正是为了在学生与市民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智能机器人技术更加贴近公众生活。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带来了《新时代背景下智能机器人的全新探索》前沿分享。

  张丹教授通过类比、案例故事等生动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市民朋友讲解了并联与串联机器人,并深刻剖析二者核心差异与存在的问题。针对两者的局限性,分享了团队在“串联机器人并联化”、“可重构设计”等方向的突破性创新。

  此外,张丹教授还演示了团队基于创新形态、具身智能、多模态、自适应降落等算法,全新设计的水陆空三栖机器人,未来有望适用于海上物流运输、救援、航标巡检及测绘等多样化实用场景。

  香港大学创新学院助理教授李卓璇博士以《AI 时代下的专业选择:机遇、挑战与未来方向》为题,带来精彩洞见。面对AI对传统职业的冲击,李博士从教育、职业规划视角提出三大“抗AI淘汰”策略:夯实数学、物理、哲学等基础学科根基;推动兴趣学科与AI深度融合;勇敢选择需要情感共鸣、创造性思维和复杂系统管理能力的领域。对于中学生,李博士更喊出,“AI时代,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热爱比方向更重要。”

  创想未来机器人研发中心资深技术专家洪曙东聚焦《AI大模型在机器人上的应用与展望》,深入阐释了大模型如何革新机器人的任务理解、分解、代码生成与交互过程——让机器人真正“听懂”并执行自然语言指令。

  尽管面临数据安全、高质量训练数据等挑战,洪曙东强调,大模型与机器人的融合前景广阔,不仅能大幅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更将催生海量新兴就业机遇。

  “深圳高校AI机器人联展”汇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城市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深圳科学高中、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的创意结晶。

  从灵巧的餐桌机器人、敏捷的机械狗、精准的投环机器人,到翩跹的仿生蝴蝶、智慧的AI黑脸琵鹭、灵活的机械夹爪小车……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AI机器人作品,不仅展示了青年学子的才华,更让前沿科技触手可及,在市民心中悄然种下探索未来的种子。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