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1998年佛罗里达大学演讲精华内容归纳
                
      巴菲特认为,决定人生高度的核心是 “行为、脾气和性格” 而非智力或体能。他通过“买入同学一生10%收入”的假设游戏,指出真正值得投资的特质包括 领导力、慷慨、诚实正直,而应规避的品质则是 自私、贪婪、投机取巧。
      “习惯的枷锁,开始轻得难以察觉,后来重得无法摆脱”。他建议年轻人主动模仿敬佩之人的优点(如本·格雷厄姆学习富兰克林),同时摆脱令人厌恶的恶习,强调 品质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
      反对“烟蒂投资法”(捡低价但低质资产),主张 长期持有优秀企业,即使买入价格略高,时间也会成为复利的朋友。
            
        巴菲特认为,决定人生高度的核心是 “行为、脾气和性格” 而非智力或体能。他通过“买入同学一生10%收入”的假设游戏,指出真正值得投资的特质包括 领导力、慷慨、诚实正直,而应规避的品质则是 自私、贪婪、投机取巧。
“习惯的枷锁,开始轻得难以察觉,后来重得无法摆脱”。他建议年轻人主动模仿敬佩之人的优点(如本·格雷厄姆学习富兰克林),同时摆脱令人厌恶的恶习,强调 品质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
反对“烟蒂投资法”(捡低价但低质资产),主张 长期持有优秀企业,即使买入价格略高,时间也会成为复利的朋友。
以日本市场为例,指出低利率环境(1%融资成本)下仍需警惕低回报业务,强调 企业护城河(ROE、管理质量)比宏观环境更重要。
反对分散化,认为 超额收益来自少数最佳决策:“靠第七个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少,靠第一个发家的人很多”。
建议与 比自己优秀的人同行,通过环境被动提升认知与品行,例如选择值得投资的同学本质是 选择未来的自我镜像。
这场演讲揭示了巴菲特体系的底层逻辑:用品行筛选人,用时间验证生意,用热爱定义人生。其核心启示可概括为三点:
- 
		    上一篇 康巴什科技感满满!
- 
		    下一篇 读懂成长密码做好孩子每个阶段的引路人 科普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