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指数|终评《警察荣誉》:脱离“伟光正”套路不避讳基层复杂性
豆瓣开分7.7分,之后慢慢升到8.1分、8.3分,到了大结局时,豆瓣评分升到8.4分,截至发稿时已达8.5分。
人物刻画上,没有走入“伟光正”的套路,通过有缺点的主人公的成长与救赎,自然而然诠释了“警察荣誉”。
刑事案件往往很重大,并关涉到人命,犯罪分子狡猾又歹毒,之间不仅斗智斗勇,也有生死搏斗……这些天然就具有戏剧性。
但就像编剧赵冬苓说的,她去基层采风时发现,警察里基层民警占很大部分,并且老百姓“有事找警察”,处理的也几乎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
《警察荣誉》在题材上就打出了一个差异化,它将目光聚焦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基层派出所——八里河派出所。
比如谁家纸尿布丢了,谁家丢了一只鸡,谁家楼上办私事的声音太大了,谁家的门上锁但忘了带钥匙进不去,谁家遛狗不牵狗绳……
爽剧,就是警察一出警,念一下法律条文,事情就解决了;爽剧,就是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爽剧,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样的情节推进不仅不“爽剧”,还让观众看得一肚子火:哪门子的道理,坏人未受惩罚,好人给坏人让步?
有些人就是不讲法、也不懂理的,而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不是你说抓就抓——可能抓一个一个村就来闹;或者一抓就得抓一堆——警察想抓也没那个警力。
但相信大家普遍会赞成这个结论:《警察民警》是懂基层的,直面基层的复杂性,也敢于揭示基层的一些“潜规则”。
作为软性主旋律作品,《警察荣誉》在立场上是偏向警察的。比如剧中的刁民指数过高,警察普遍弱势。
除了四个新人警察外,派出所所长王守一,副所长程浩、高潮,教导员叶苇,资深民警陈新城,都让人印象深刻。
很快剧情有了转折。当曹建军与徒弟杨树出警时,有一个女士来警局闹,说她丈夫在车里自杀是因为这两个警察不负责任。
曹建军的性格随之慢慢清晰:他会抢功,把徒弟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为了抢功,他也擅自违背命令行动(虽然结局是好的)。
但没有人会怀疑曹建军对警察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智慧,出警时若徒弟遇到刁难,他也会出面护着徒弟……
而随着曹建军岳母那一条线的展开,大家对他也有更多同情——贪财的岳母,极尽贬低曹建军;妻子一直爱着他护着他,一次次与娘家人争吵。
王守一知道曹建军本性不坏,也知道曹建军“急功近利”。他既要护着曹进军的自尊心,又要提防曹建军“翘尾巴”惹出祸端。
这一边,他拿了二等功,而岳母依然瞧不上他,甚至要曹建军为她有钱但出轨、上了老赖名单的大女婿徇私枉法。
他辞掉另一片区工资更高的保安队长,选择到八里河片区的商场当工资更低的普通保安,为的是离八里河派出所更近一些。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想什么?或许他什么也没想,他做出的是一个伟大警察的下意识反应: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别人。
这个结局也在情理之中——这个职业始终伴随着危险和牺牲,警察始终在以他们的责任与使命守护一方平安,诠释警察这一职业的荣誉。
编剧对人物的刻画,不是“伟光正”的套路:曹建军既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着性格悲剧的普通人;这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警察,他没有辱没警察的荣誉。
主旋律的理念,从来都是经由个体对信仰的坚守与执行体现出来的,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口号。曹建军让“警察荣誉”落地了,如此真切可感。
《警察荣誉》也是一部陪伴感非常强的剧集。因为它写的都是日常的事儿,写的都是日常的人,观众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目前《警察荣誉》在“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中大众评分8.0,专业评分7.7。你看过这部电视剧了吗?评价如何?欢迎点击进入小程序打分~
-
上一篇
“成”也吐血败“毅”吐血要到何时? -
下一篇
云朵谭的头条主页 - 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