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尼山金融论坛激荡齐鲁金融新气象

娱乐新闻 68
  泗水河畔,千年礼乐回响;金融潮头,现代文明激荡。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设的金融文化论坛在孔子诞生地顺利闭幕。   海内外金融领军者、学者等70余位嘉宾齐聚圣水湖畔,以“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为主题,共探二者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为现代金融注入文化根魂。

  泗水河畔,千年礼乐回响;金融潮头,现代文明激荡。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设的金融文化论坛在孔子诞生地顺利闭幕。

  海内外金融领军者、学者等70余位嘉宾齐聚圣水湖畔,以“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为主题,共探二者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为现代金融注入文化根魂。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正以文化“软实力”锻造金融“硬支撑”。截至5月末,全省社融规模达到25万亿元,存款余额达到18.36万亿元,提前完成全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目标任务。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山东坚定扛牢使命担当,将“管仲轻重九府”的经世智慧、“孔子见利思义”等伦理圭臬,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不断激发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其命维新,其根在文。”中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的发言点明论坛内核。中泰证券将儒家“五常”之道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要求相融合,提出“美美与共”核心价值观——即自成其美,做合作伙伴的首选优选;更成人之美,做合作伙伴的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不成人之恶,严守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

  当这份文化自觉转化为行动纲领,其便成为了传统智慧现代转化的生动注脚——据悉,中泰证券近5年累计为全国700多家企业股债融资超8500亿元,省内股权业务数量连续5年位列行业首位。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则从儒家伦理中提炼金融价值取向。他引用孔子“民无信不立”,强调“诚实守信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以“义以生利”诠释“以义取利”,要求“树牢正确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优先”。

  山东实践中,省委金融办聚力培育“好品金融”品牌,推动金融机构将“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等理念深度融入经营环节。与此同时,地方探索也卓有成效——济宁市创新推出“儒+”特色金融产品,全市贷款余额连续4年跨越“千亿台阶”……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生动表明传统文化已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深厚的民本思想,与普惠金融的不谋而合,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又一生动实践。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洪用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彰显了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网点覆盖所有建制县的金融机构,全行共有1.27万个营业网点位于县域,海拔3500米以上网点514个,边境线万人长期服务在县域特别是老少边远地区。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中国农业银行还持续优化服务体验,全部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2024年网点客均等待时间压降20%、投诉办结率100%,其将“不求大利,但求大义”的价值观转化为“当好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的坚实行动。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曾涛,同样以数据展现了山东金融机构的为民成效——近年来,山东主要金融指标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科创、绿色、乡村振兴等领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降至3.7%左右,不良贷款率降至1.2%。这些数据生动诠释了儒家“民本”思想在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温度上的拓展。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儒家理想,为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提供了价值指引。在圆桌对话环节,国际合作成为焦点,山东金融机构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

  “目前全球经济金融的合作和危机并存,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机遇也提供了挑战。”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峰在对话中阐述了金融机构在开放合作中服务全球化的路径。他表示,首先要“各美其美”,办好自己的家事,照顾好外来客人。其次“美美与共”,一方面优化跨境服务,升级外籍人士用卡、汇兑、购房等全场景服务,为外资企业提供结算、投融资等“国民化”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赋能“走出去”企业出海全周期,使其享受到本外币一体化的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同时,李峰强调,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包括新型结算系统、强大的国际结算货币等内容。

  事实上,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山东正持续加大优质外汇服务供给。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人民币跨境收支合计4231.4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在本外币收支中占比为41.1%。

  泗水汤汤,奔流千年儒韵;岱青海蓝,激荡金融新章。当金融以义利平衡为锚、以和合共生为帆,这场始于尼山脚下的文明对话正将“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基因植入金融血脉,以“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谱写新时代金融文明的齐鲁篇章。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