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最新疫情情况/广西最新疫情情况通报
国家卫健委:1月18日新增确诊病例87例,其中本土病例55例
总体情况:1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7例。本土病例:55例,具体分布情况如下:河南:33例,其中安阳市29例、许昌市3例、郑州市1例。天津:14例,其中津南区13例、西青区1例。广东:7例,其中珠海市6例、深圳市1例。北京:1例,在海淀区。
月27日,北京通报新增1例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之后,又相继有3例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确诊、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抗疫成果:8月25日,地坛医院实现清零。226天里,北京地坛医院共收治确诊患者612例,其中本土患者490例,境外输入患者122例,患者中重型63例,危重型32例。
中国国家卫健委通报,18日中国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连续3天保持个位数增长。多数地方疫情已进入扫尾阶段,即使是前期疫情较为严重的大连,近几天新增确诊病例也是个位数。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
随着寒冬到来,病毒存活条件适宜,叠加新冠病毒变异,我国疫情呈现局部爆发和零星散发状态。河北、黑龙江、北京等北方城市相继出现疫情,上海也发现确诊病例。截至1月22日,现有确诊病例1332例,其中石家庄778例且每日新增大几十例。
新冠总共死亡人数:国家卫健委官网的数据,2021年1月1日,中国大陆新冠累计病例87071人,累计死亡3634人。然后一年后,2022年1月1日,中国大陆新冠累计病例102505人,累计死亡3636人。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局部地区存在传播风险。2025年广东佛山曾暴发较大规模的本地传播疫情。
我国尚未形成稳定疫源地,基孔肯雅热疫情以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为主。国内流行现状方面,2008 年首次发现输入病例,曾在广东(2010 年东莞、2025 年 7 月佛山)、云南(2019 年瑞丽)等地发生聚集性疫情。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南方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广东:该省的珠三角及沿海城市多次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输入性病例,并且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本地传播的情况,显示出该病毒在广东地区有一定的流行风险。云南: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也曾报告过基孔肯雅热的病例。
基孔肯雅热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如非洲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泰国、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云南、海南省等南部地区。该病于1952年首次在非洲坦桑尼亚南部被发现,随后在世界多地流行。
蚊子出来营业了,登革热退退退!!!
1、近期蚊子增多与登革热风险需警惕,防蚊灭蚊是关键。蚊虫滋生高峰期与气候关联:清明至端午节期间,气温20℃-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蚊虫繁殖活跃。雨水导致小型容器、雨水井、下水道积水,为蚊虫卵、幼虫、蛹提供“天然温床”。随着雨水减少、气温升高,蚊虫数量可能下降,但当前仍需加强防护。
2、中国常见的蚊子携带病毒包括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等,具体分布因地区和蚊种而异。 不同蚊种传播的病毒 传播疾病的主要是库蚊、伊蚊和按蚊: 库蚊(灰褐色,夜间活动)易携带乙型脑炎病毒,多见于农村猪圈附近。
3、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是防蚊灭蚊 蚊子喜欢干净又静止的积水滩,在城市里有大量静水,水坑、花盆、桶、油漆罐……这些都可能成为登革热蚊子繁殖的场所。
4、有一种被称作是伊蚊的蚊子是可以传染登革热疾病的。该蚊子的种类有12种之多的,分布在世界的各地,像菲律宾,广州等等的地方都是该种蚊子活跃的范围。建外出旅行的人们要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的。
5、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很广,在非洲、中南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都有滋生,在中国广东、广西、西双版纳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已查明有埃及伊蚊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