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3000亿!下一个AI “爆点”

人工智能‌ 15
  当下,AI以“雷霆万钧之势”“风驰电掣之速”重塑世界的面貌,新一轮AI“城市争夺战”正悄然打响。   无锡,从“战略布局、生态重构、场景革命”起笔,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立体式作战系统”,打造 “人工智能+”标杆城市,以一场精密的产业布局,为未来发展绘制蓝图。

  当下,AI以“雷霆万钧之势”“风驰电掣之速”重塑世界的面貌,新一轮AI“城市争夺战”正悄然打响。

  无锡,从“战略布局、生态重构、场景革命”起笔,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立体式作战系统”,打造 “人工智能+”标杆城市,以一场精密的产业布局,为未来发展绘制蓝图。

  昨天召开的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亮点颇多,其中,无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1+2+3”系列政策文件最为吸睛。

  ▲“任务书”——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城市,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核心产业规模超700亿元。

  ▲“作战图”——“算力劵”“数据劵”“模型劵”三劵齐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自主研发、产业创新、生态支撑、健康发展、开源协同“五大体系”,创机制、强供给、补两端、育主体、建平台、重安全“六项聚力”。可以看出,每一步落子都经深思熟虑,暗含必然。

  现场,江苏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无锡(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雪浪工业大模型、金石大模型获授牌。我市与之江实验室、360集团签约,17个项目落地,涵盖先进算力、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细分领域,为无锡这座百年工商名城注入AI新质动能。

  不难发现,这场AI城市争夺战,无锡躬身入局的底层逻辑是物联网、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雄厚产业家底的强支撑,是现代产业体系迭代升级的“竞速跑”。

  “在通用大模型掀起的技术风暴下,制造业才是大模型产生价值的最大战场,而工业大模型是无锡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雪浪数制董事长兼CEO王峰一语道出无锡将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的良苦用心,这是一场亟待转型制造业的“生死时速”。

  今年年初,DeepSeek向全球开发者开放代码库,越来越多的大模型企业走上了开源路线,基于通用大模型的垂类模型快速成长,行业从“造模型”向“用模型”迈进,垂类模型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标配”。

  在无锡,雪浪数制、思响数智、朗新科技、脉得智能等众多模型算法公司脱颖而出,雪浪工业大模型、金石大模型以及中科城市大脑等17家企业的23项算法通过国家网信部门备案,列入全市行业模型培育计划的重点项目已经超过了50个。

  雪浪数制凭借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实践,成功推出省内首个备案的制造业垂直大模型,打造的“工匠AI助手+雪浪Mind系列一体机+工匠智能体应用”组合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学习和优化,解决高端装备、能源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痛点”,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我们将进一步引育更多大模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研发迭代垂类行业大模型,加速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打造100个典型应用案例,推广300个‘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为全省全国探索经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人工智能正成为撬动产业变革的战略支点。

  紧抓新风口,抢滩登陆的还有无锡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迅速在具身智能领域排兵布阵。贝斯特精机,发挥“精密加工”特长,积极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跨界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天奇股份,先后与优必选机器人、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等龙头合作,成功打通从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到工业场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为何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快速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技术同源性”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答案。无锡在汽车制造中积累的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以及目标识别、路径规划等算法,都为智能机器人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再加上汽车全产业链配套优势,集成电路、车联网等方面的先发优势,这一“新赛道”自然成为众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突破“内卷”的最佳路径。

  目前,无锡已经在人形机器人伺服系统、关节模组、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产品。优奇智能、软通天擎、巨蟹智能、意优机器人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梁溪科技城具身智能产业园、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竞相“绽放”,人形机器人的“无锡时刻”已经开启。

  “我们鼓励企业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研发,对首发整机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和核心零部件,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开放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最高补助200万。”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三年时间里,将实现产业规模超300亿元、产业集群企业增至200家、打造不少于30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机器换人’向‘机器替人’转变”。

  要素高效供给‌与‌场景高价值应用是人工智能生态重构的核心‌,对此,无锡统筹考虑,一盘棋谋划。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无锡“算力劵”+“数据劵”+“模型劵”三劵齐发,在算力保障、模型采购、数据供给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打造“高适配算力+垂类模型+智能体平台+分布式部署”应用矩阵,加速大模型落地形成商业闭环。

  ▲算力贵?积极打造“算力洼地”。无锡一方面鼓励建设智算集群,支持传统数据中心升级改造为智算中心,为行业模型研发奠定算力基础;另一方面,发放“算力劵”,最高奖励1000万,鼓励企业开展大模型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

  ▲行业模型少?发放“模型劵”。对购买经国家网信办备案的人工智能模型开展二次开发的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对首次完成国家级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最高奖励50万。

  ▲数据要素缺?发放“数据劵”。企业购买非关联方数据集开展大模型研发应用,补助比例高达30%。支持企业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最高补助200万元。支持数据交易。

  ▲数据“燃料”从哪来?促进“数据要素X”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做强数据供给体系,全力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中国数码头”。

  与此同时,发力制造、政务、养老、医疗、教育、文旅等场景,加速推进“AI+先进制造”“AI+公共治理”“AI+民生服务”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在无锡,“智算+场景+模型+生态”的一体化产业创新新格局已然成形。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