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新闻热点 16
  8月24日,一个周末的夜晚。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手术室内灯火通明,一台高难度听神经瘤切除术正在紧张进行。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颅底外科专家贾桂军主任与电生理监测专家专程赶赴呼和浩特,与自治区脑科医院医疗团队并肩作战,成功为患者解除疾苦。这场跨越千里、周末无休的手术,不仅是技术与协作的胜利,更是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的生动实践,真正让内蒙古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   此次实施的手术,是素有神经外科“珠穆朗玛峰”之称的听神经瘤手术,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患者肿瘤位置深、毗邻脑干及多项颅神经,术中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面瘫、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带来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更有先进的术中电生理监测支持,为手术安全加上“双保险”,实时反馈神经功能变化,为外科医生开启了“第二双眼睛”。

  8月24日,一个周末的夜晚。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手术室内灯火通明,一台高难度听神经瘤切除术正在紧张进行。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颅底外科专家贾桂军主任与电生理监测专家专程赶赴呼和浩特,与自治区脑科医院医疗团队并肩作战,成功为患者解除疾苦。这场跨越千里、周末无休的手术,不仅是技术与协作的胜利,更是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的生动实践,真正让内蒙古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

  此次实施的手术,是素有神经外科“珠穆朗玛峰”之称的听神经瘤手术,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患者肿瘤位置深、毗邻脑干及多项颅神经,术中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面瘫、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带来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更有先进的术中电生理监测支持,为手术安全加上“双保险”,实时反馈神经功能变化,为外科医生开启了“第二双眼睛”。

  手术很成功。患者和家属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已不是北京天坛医院第一次将技术和信任带到北疆。2023年,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开展以来,作为两个标志性项目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建设从未停步。北京天坛医院牵手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从手术室改造到医疗人员赴北京天坛医院进修提升,从手术仪器设备购置到各科室专业指导,全方位助力内蒙古脑科医疗能力提质增效。今年5月,赵继宗院士团队在内蒙古完成首台高难度手术。如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外科专家每周持续“北上”。一批又一批北京专家通过“专家每周出诊+手术带教+常态化教学”模式,将北京天坛医院的品牌技术、诊疗规范和管理理念“整体移植”到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真正实现“专家动、技术动,而患者不用动”。

  以往需辗转赴京就医的神经外科疑难患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与北京同质化的手术治疗。京蒙协作不仅带来了手术台上的成功,更带动了本地医护团队的快速成长和专科能力的全面提升,我区群众“大病不出区”的愿景成为现实。

  “未来,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将继续深化与北京天坛医院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专家覆盖面、病种涵盖范围和技术传导深度,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天坛医院安心就医,为内蒙古脑健康守护筑起坚实屏障。”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负责人表示。(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王坤)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