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拿下“心动的offer”这所学校用课程为学生打开“世界的门”
(以下简称“华师大四附中”)的学生们翘首期盼。只见校园里,48家职业体验基地单位一字排开,虚位以待;300余名七年级学生摩拳擦掌,等待一试身手。原来,这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职业体验模拟招聘。
小张同学的爸爸是一名律师,对职业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让他在面试中获得了进入律所“担任”律师助理的机会;
小刘同学已经面试了3个岗位了,依然没有获得体验的机会,很可能就要“失业”了,从未有过的紧张感向他袭来……
暑假里,“应聘”成功的同学们将直面缤纷职场,走进政府机关、银行、律所、科研院所、幼儿园、警署、社会团体等体验单位,跟随职业导师,开展3—5天的“浸润式”体验学习,感悟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2024年9月25日发布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推动在普通高中阶段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
“未来,你会成为一名怎样的劳动者?”“怎样把知识变成力量?”这是华师大四附中向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学校整合社会资源,于2016年启动“遇见未来的自己”职业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
据介绍,该课程包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职业体验”四个模块,分为“走前、走中、走后”三个阶段。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工作坊的形式在辩论、游戏、头脑风暴等体验活动中认识自我;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调查比较等方法完成职业访谈、社会实践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在真实的模拟招聘的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进行学习评价。
有学生家长目睹了模拟招聘后感叹道:“13岁的孩子们拿着简历参加社招,有人一轮轮失败到崩溃大哭,有人不气馁地一个个摊位试,有人自己过了但是始终陪着失败的同学继续……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直接面对社会的考验,真实有意义。”
成功进入律师助理岗位体验的小张同学,忽然发现律师工作不是想象的那样充满唇枪舌剑的高光时刻,更多时候是埋首卷宗,处理看不到尽头的案头工作。
不得已进入“失业组”的小刘同学,尤为珍惜学校图书管理员助理的工作,在体验日志中感慨道,“总算是找到活干了,不论干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强。”
“教育要给学生以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成长。”华师大四附中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眭定忠说道。
在多年的探索中,华师大四附中确立了“让每一个生命与一百个世界相遇”的课程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经历,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不同的知识、文化、思想和观点,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校从“语言与表达、自我与社会、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索、运动与健康”等五大领域来构建学校课程,开发“HUASI博雅”课程群。每一个领域的课程群都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校还构建了“我体验我快乐、我动手我探究、我实践我创新”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创设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方式。
自2013学年起,学校启动“走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了四大板块:分年级段的博物馆系列课程、走进大学重点实验室系列课程、境外游学课程及生涯规划职业体验。
从2015年起,学校向所有初三学生发起“为爱捐发”行动。学生们为白血病患儿捐出蓄了四年的长发,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也为自己留下成长的印记。
六年级的学生们则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加深“为何捐发”的公益认知,也让更多学子加入“为爱捐发”行动中。如今,“为爱捐发”项目逐步由华师大四附中向区级、市级乃至长三角地区覆盖,辐射了更多领域。
比如,在“让绘本活起来”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们要尝试自己创编剧本、设计背景、选择服装、制作道具,最终登上舞台,在游戏和娱乐中全面发展自己。
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是与孩子共同分享表演乐趣的伙伴,放手让孩子成为戏剧真正的主人,引导孩子在表演中点燃想象力、展现主体性。
学校希望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实现七个“百分百”,即:人人艺术专一技、人人体育擅一能、人人有一个社团的经历、人人有一份被认证的科学探究经历、人人有一次职业体验经历、人人有一段志愿者服务经历、人人有一次公开演讲的机会。
在校长眭定忠看来,孩子们不能只有学习而没有生活,教育者要引导孩子“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华师大四附中通过多元课程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打开通往真实世界的门。
-
上一篇
现代体育打响争夺青年观众社交媒体战 -
下一篇
要闻_光明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