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看世界|他带领观众“行走”在叙事中
【剧看世界】将放眼海外剧场不定期放送舞台上最新演出讯息 推荐最有才(yan)华(zhi)的戏剧人 我们的原则是:优秀导演拉一把 有趣剧目推一波
他近期的作品包括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Grid Iron制作的《Muster Station: Leith》以及为珀斯剧院/罗尔德·达尔故事公司Helen Milne Productions制作的《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他于2008年为《天狗之星》(Dogstar)执导的《因弗内斯的裁缝》(The Tailor of Inverness)于2019年春季完成了第八次巡演,接近第300场演出。他为360娱乐公司制作的《彼得·潘》(Peter Pan)自2010年起在美国巡演了两年,访问了旧金山、科斯塔梅萨、亚特兰大、芝加哥和波士顿(),并于2015年重新上演。该剧已吸引超过一百万观众,并将很快在澳大利亚重新上演。
他还为 Grid Iron 执导了《多普勒》、《奇怪的故事》、《早午餐俱乐部》、《南本德》、《陪审团戏剧》、《原油》、《魔鬼的储藏室》(2015 年复排)、《家书》、《授权的凯特·贝恩》、《剩下的东西》、《春之觉醒》、《德基做野马》、《赫胥黎的实验室》(荣获 2010 年 CATS 最佳整体表演奖)、《酒鬼》、《幽会》、《毛毛雨》(与 Dundee Rep 合作)、《从前有条龙》、《漫游》(荣获五项大奖,包括苏格兰戏剧评论家奖最佳制作奖)、《魔鬼的储藏室》(荣获四项大奖,包括 2005 年先驱报大天使奖、全剧场奖和苏格兰人艺穗节一等奖)、《纳吉布·布拉克斯之死的故事》(贝鲁特英国文化协会项目)、《Naw Nader Men Al Houb》(Grid Iron 和 Takween(约旦)与英国文化协会联合制作)、《那些眼睛,那张嘴》 (获得七项大奖)、《综艺》、《发酵》、《纪念碑》、《Gargantua》(边缘奖一等奖)、《血腥之室》(先驱天使奖)和《清仓》。
2000年至2002年,他担任伦敦阿尔梅达剧院的副导演,并创建了备受赞誉的参与式项目。他的作品包括《喀里多尼亚路》、《齐普赛街的贞洁少女》、《神童》、《德基骑野马》(与Grid Iron联合制作的英国巡演)、《鬼屋》、《最后的情人》和《走进我们的梦》。
他曾在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埃及、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葡萄牙、南非、苏格兰和英格兰教授现场响应式戏剧。他经常指导年轻的戏剧创作者,并曾担任Arches Platform 18项目三年的导师。他目前担任EPAD项目的导师。
Grid Iron 是一家位于爱丁堡的新写作剧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Grid Iron 专注于场地特定剧场和场地演出,同时也创作舞台剧。剧团已荣获31个奖项及多项提名,涵盖了各个方面,从表演、编剧、设计、音乐运用到舞台管理和技术专长。
Grid Iron表演过的一些更具挑战性和不寻常的地点包括挪威的一个造船岛、爱丁堡国际机场的陆地和空中旅客区、爱丁堡大学的信息大楼、邓迪的一家前黄麻厂和邓迪的大型石油钻井平台制造棚、RZSS 爱丁堡动物园、贝鲁特前安全总局大楼、约旦的一家癌症医院、科克的老城太平间、爱丁堡的德本汉姆百货公司、贝尔法斯特拉甘堰十米深的水下、爱丁堡闹鬼的地下街、伦敦地牢、英国和爱尔兰各地的公园、花园、游乐场和田野、我们当地的酒吧,位于爱丁堡布劳顿街的 Barony Bar、EICA(欧洲最大的室内攀岩场)和邓迪港的大型石油钻井平台制造棚。
Grid Iron还在从因弗内斯到梅尔罗斯的苏格兰各地的舞台上演出过,其中包括爱丁堡的国王剧院和特拉弗斯剧院、伊甸园剧院、邓弗姆林的卡内基音乐厅、亚当史密斯剧院、柯卡迪剧院等。
Grid Iron与特拉弗斯剧院、邓迪剧院、苏格兰国家剧院、伦敦阿尔梅达剧院、龙哈剧团、 Stellar Quines、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以及伯恩斯与那特艺术节联合制作。
在国际上,Grid Iron曾两次受邀担任“欧洲文化之都”的委托,分别是2005年的科克和2008年的斯塔万格,为英国文化协会在中东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工作计划,三次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多次参加爱丁堡艺穗节,并作为“想象”艺术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爱丁堡国际科学节以及科克艺穗节(现为仲夏节)和皇后区贝尔法斯特艺术节的一部分进行表演。
2000年7月,《Decky Does a Bronco》首次在佩斯利的布罗迪公园演出,随后在苏格兰巡演,包括爱丁堡艺穗节。作为 2000 年艺穗节上的红人,Decky 曾多次成功巡演,其中最著名的是与阿尔梅达剧院的合作。
这是一个关于童年纯真和成年历程的故事——1983年夏天,学校放假了。五个小伙子在苏格兰当地的游乐场里表演他们的梦想和恐惧。他们的游戏叫做“野马表演”,节奏快、激情四射,充满男子气概。尽管 Decky 和他的伙伴们等待的成年似乎还要等待很长时间,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成年会如何突然而突然地降临到他们头上。
《Decky Does a Bronco》以记忆剧的形式展开,探讨了记忆的本质、内疚感,以及人们在悲剧中寻求意义的渴望。成年演员在舞台上再现小男孩的狂野、躁动与无所事事的活力,透过身体表演唤起观众对童年的回忆与感受。
又是由成人扮演儿童,又是以杂技为主的肢体剧场,这两者的结合如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落入俗套。然而Grid Iron的杀手锏——“特定场域戏剧”——为这部剧增碳了独属于他们的风味。
演出地点选择在爱丁堡卡农米尔斯的乔治五世公园,伴随着附近真实的儿童嬉戏声,剧场空间与生活场景自然交织。Grid Iron将户外公园与剧中主题紧密结合,使得观演体验既真实又动人。
作品以简洁而细腻的方式捕捉到童年的脆弱与转瞬即逝,呈现出一个小男孩身穿条纹 T 恤,从秋千上荡入空中的瞬间。
作为一部户外肢体剧场作品,它让外部世界自然地介入演出空间,使得戏剧呈现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飞翔,而非坠落,成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意象。
受到米歇尔·塞雷斯 (Michel Serres)、皮科·耶尔 (Pico Iyer)、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 ) 等众多艺术家的多元化文本以及难民和机场工作人员的证词的启发,《Roam》将一个由十名表演者组成的跨国公司与一大群年龄在五岁至八十五岁之间的非专业参与者结合在一起。
“现代航空乘客是否相当于当代的天使,将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或者是不再受国界束缚的游牧流浪者?”
在演出中,观众不再是的观看者,而是作为“旅客”进入演出空间。他们需要像真实旅客一样领取登机牌,经过值机柜台与安检通道,进入候机大厅、登机通道甚至行李传送带区域。整个机场被转化为叙事舞台,观众在其中不断移动,完成一段既真实又虚构的旅程。
作品并没有完整的单一剧情,而是由一系列片段组成。这些片段可能来自机场员工的日常对话,来自旅客在告别与重逢时的情感交流,也可能来自对移民、难民的叙述与反思。
通过借鉴哲学与旅行文学的文本灵感,《Roam》将个人经验与社会议题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机场被呈现为一个象征性的空间:它既是现代化全球流动的中枢,也是人们身份被确认、控制与审视的边界地带。
相比于《Decky Does a Bronco》,《Roam》的叙述场域和叙事结构都更加宏大。Grid Iron物尽其用,完美地运用了机场的大空间——音乐、广播、灯光与技术装置共同参与叙事,机场广播的提示音、行李带的运转声与乘客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
观众在穿行的过程中,被迫思考自己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告别与等待,以及这些经验如何与更大的社会与政治议题相关联。
《Muster Station: Leith》是一部由 Grid Iron 剧团于2022年在 Leith Academy 演出的沉浸式巡游剧,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作为其与校方四年驻校项目的最终篇章亮相。多位编剧共同创作剧本,本担任导演,通过场地转换与观众引导,探讨危机中的人性和社会结构。
秉承了Grid Iron更具政治性的作品传统,包括在爱丁堡机场开创性的《Roam》,《Muster Station: Leith》是来自“特定场地剧院的魔术师” 的一次引人注目且具有挑衅性的漫步体验。
剧情背景设定为一场迫近的自然灾难让人们被迫从家中流离至学校作为“集结站”。《Muster Station: Leith》把 Leith Academy 彻底转化为一座临时的避难集结站。观众一进入校门,便被“工作人员”迎接,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引导员,而是以“灾难应急小组”的身份出现。观众需要排队、出示证件、接受审查,被编入不同小组,然后被带往学校的不同区域。
每一条路线都呈现出不同的剧情片段,整个体验更像是一场“被迫安置”的真实过程,而不是单一的舞台观看。这种巡游式叙事让观众身体上切实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从走廊到体育馆,从教室到游泳池,每一次场景的变化都带来情绪的转折。
舞台美术没有采用复杂的布景,而是强调对现有空间的再定义。体育馆被改造成临时宿舍,摆满了简易行军床;教室里的课桌被堆叠成防护墙;走廊被划出通行线,地面上贴着指引标志。整个学校像是被迫转型成救援设施,真实而冷峻。
声音设计在作品中扮演核心角色。观众在不同空间里能听到广播系统播放的“官方通告”,或是收音机传来的“新闻简报”,这些内容往往碎片化,却不断强化紧张氛围。
此外,作品还融入了音乐片段:如原创曲目《Dying For A Lie》与政治批判主题呼应,揭示虚假信息与不平等的伤害。
随着场景推进,观众逐渐看到社会结构在紧急状态下如何被重新划分——谁能获得优先安置,谁被边缘化,哪些人拥有发言权,而哪些人被沉默。
在走廊与教室中,观众遇到不同身份的避难者:移民、无家可归者、中产家庭、年轻学生,他们各自讲述被灾难打断的生活。故事的多声部结构,使整个剧目不仅仅关于自然灾害,更是关于现代社会在危机中暴露出的等级差异与身份政治。
-
上一篇
舆情反而捧红了这剧? -
下一篇
医疗创新观察:一剂“胶水”如何黏合粉碎性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