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新龙:“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地方政府“差异化破局”

人工智能‌ 20
  《意见》提出,要“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在“组织实施”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落地见效”。   钟新龙表示,“分业施策””因地制宜”,意在引导地方避免陷入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的同质化竞赛,地方竞争从比拼“智算中心规模”“数据存储量”等硬要素,转向争夺“场景质量”“智能生态”“人才吸引力”等软实力。谁能开放更独特、数据质量更高、商业价值更大的应用场景,谁就能吸引到顶尖的技术、人才和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意见》提出,要“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在“组织实施”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落地见效”。

  钟新龙表示,“分业施策””因地制宜”,意在引导地方避免陷入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的同质化竞赛,地方竞争从比拼“智算中心规模”“数据存储量”等硬要素,转向争夺“场景质量”“智能生态”“人才吸引力”等软实力。谁能开放更独特、数据质量更高、商业价值更大的应用场景,谁就能吸引到顶尖的技术、人才和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长三角地区可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AI+工业”场景,西南地区可凭借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AI+生态保护”场景,东北老工业基地可聚焦“AI+设备改造”场景,拥有独特场景资源的地方将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意见》提出“因业施策”。钟新龙认为,这要求地方针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不同特点推进 AI融合,倒逼地方政府改变“大水漫灌”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向“精准滴灌”。工业领域需将资源集中于“工业大模型试点”与“灯塔工厂建设”;农业领域需聚焦“智能农机推广”与“病虫害 AI监测”;服务业领域需支持“金融、法律专业智能体研发”。

  在“互联网+”时代,地方多处于“流量入口”“数据供应方”的被动地位。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头部地区垄断创新资源”的传统格局将得到改变。《意见》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等,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