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赢得韩国大选 专家:或强化与中国合作丨国际识局

娱乐新闻 20
  当地时间6月4日,三度角逐韩国总统后,共同总统候选人李在明终于赢得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   这位出身寒门、曾在工厂打工的少年,何以逆袭?在李在明及执政党带领下,韩国政局能否恢复稳定,又将走向何方?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王生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李在明主张“实用外交”,未来或强化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延续共同的对朝政策,推动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缓和,加强地区战略合作。   此次韩国总统选举,尽管呈现“三人角逐”态势,但李在明的支持率可以说是一路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金文洙、改革新党总统候选人李俊锡。

  当地时间6月4日,三度角逐韩国总统后,共同总统候选人李在明终于赢得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

  这位出身寒门、曾在工厂打工的少年,何以逆袭?在李在明及执政党带领下,韩国政局能否恢复稳定,又将走向何方?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王生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李在明主张“实用外交”,未来或强化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延续共同的对朝政策,推动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缓和,加强地区战略合作。

  此次韩国总统选举,尽管呈现“三人角逐”态势,但李在明的支持率可以说是一路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金文洙、改革新党总统候选人李俊锡。

  首先,尹锡悦执政期间所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尹锡悦政府的紧急风波发生后,韩国部分民众对国民力量党感到失望,政权交替呼声高。

  “而反观李在明,在反紧急斗争和弹劾尹锡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赢得了诸多好评。”王生解释说。

  其次,李在明本人以务实、亲民风格著称,被称作“草根”代表,在年轻选民以及中间派当中获得了较高支持率。

  王生进一步指出,李在明在具体政策方面比较注重民生,主张寻求向财阀集团加税,承诺发放民生补贴,比较符合当前韩国普通民众的社会经济诉求。

  此外,李在明在共同党内的整合能力较强,曾以89.77%的得票率高票当选该党候选人,也成为共同历史上得票率最高的总统大选候选人。

  与此相比,保守派阵营却闹起了“内讧”,合并总统候选人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金文洙和李俊锡也各自为战。

  王生分析说,金文洙被看作尹锡悦比较坚定的支持者,反对弹劾尹锡悦,“因此失去了一些中间选民的支持”;而李俊熙则比较年轻,民意基础并不深厚,此次参选对他来说也只是一次“试水”。相较之下,李在明处于领先优势,并不意外。

  数月以来,韩国经济出现疲软迹象,政治动荡不断,这个国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贸易压力。在此背景下,李在明又将如何带领韩国,应对国内外挑战?

  王生对此指出,“韩国目前面临诸多经济难题,比如财政债务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中小企业问题、能源转型等,而韩国本身资源比较有限,所以李在明上任之后,可能他更多要做的,还是跟相关国家展开互动。”

  王生进一步指出,一方面,中国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李在明很可能会强化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李在明或将延续共同的对朝政策,追求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与无核和平。

  5月26日,李在明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对朝鲜半岛安全产生影响的国家,(如胜选)自己“将稳定地处理韩中关系”。

  此前,李在明还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实用外交”,主张推动双边贸易协定和高层互访,并表示将扩大韩国外交的领域并使其实现多元化,推进地区战略和全球南方合作。

  王生分析称,尽管李在明表示,将推进恢复韩国与朝鲜军事热线等韩朝沟通渠道,但其同时也承认,推进韩朝首脑会晤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国际大环境充满了诸多变数,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影响,所以其对朝政策未来能否顺利实施,仍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王生指出,韩国执政党和在野党历来斗争不断、互不合作,可能将给李在明执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其经济政策的推行等,也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搞农业,线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