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娱乐新闻 20
  张召忠,退役海军少将,知名的军事理论家和评论员,凭借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风趣的解说,深受观众喜爱。可是近年来,他在电视和网络上的身影渐渐消失,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奇:这位曾被网友戏称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的人物,为什么突然隐退了呢?他现在又在做什么?   张召忠于1952年5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家境并不宽裕,父母是朴实无华的农民,但他从小便展现出了异常的聪明和好学精神。1970年,他从中专毕业后参军,加入了我国海军的导弹部队,成为了一名技术兵,专门负责岸舰导弹的操作与维护,为期十年。

  张召忠,退役海军少将,知名的军事理论家和评论员,凭借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风趣的解说,深受观众喜爱。可是近年来,他在电视和网络上的身影渐渐消失,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奇:这位曾被网友戏称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的人物,为什么突然隐退了呢?他现在又在做什么?

  张召忠于1952年5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家境并不宽裕,父母是朴实无华的农民,但他从小便展现出了异常的聪明和好学精神。1970年,他从中专毕业后参军,加入了我国海军的导弹部队,成为了一名技术兵,专门负责岸舰导弹的操作与维护,为期十年。

  1974年,张召忠原本打算学习核潜艇技术,却因为一场偶然的机会,受到了北京大学招生老师的注意。老师发现他具备语言天赋,于是直接邀请他进入了北大的东方语言学系,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在北大,他不仅将阿拉伯语掌握得非常出色,还自学了英语和日语,使他的语言能力更加丰富。

  大学毕业后,张召忠的履历逐渐丰富多彩。作为一名阿拉伯语翻译,他被派往伊拉克,亲眼见证了中东地区的硝烟和战火。回国后,他进入我国国防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并前往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进修,专注于海军武器装备的研究。从1993年起,张召忠开始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并逐渐成为军事领域的专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海洋战略和现代战争的研究论文与书籍。

  不过,张召忠线年。当年,他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节目的制作,并随后频繁出现在《防务新观察》等军事类节目中。他凭借生动而简明的表达方式,把复杂的军事问题讲解得通俗易懂,并且时常带点幽默,令观众倍感亲切。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张召忠的预测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当时,他曾在节目中预测美军将在巴格达遭遇巷战,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将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然而,最终萨达姆政权很快垮台,美军几乎未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一事件让张召忠的“忽悠”名号迅速传播开来,网友们戏称他为“战略忽悠局局长”。他曾表示中国不会制造五代机,但歼-20横空出世,这个事件也成为了网友调侃他的另一个线月,张召忠从国防大学退休,随即紧跟时代潮流,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并开设了视频节目《局座时评》,通过与年轻人进行互动,迅速吸引了大量90后、00后的粉丝。张召忠的风趣与亲和力,让这些年轻人觉得“局座”既亲切又有趣。

  2020年恰逢多个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美国大选风波、中美关系的紧张、台海、南海及中印边境问题等敏感话题不断冒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军事评论员的言辞需要格外谨慎。作为公众人物,张召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放大,甚至被外媒炒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那段时间,不仅仅是他,像杜文龙、李莉等常在电视亮相的评论员也开始低调许多。

  曾几何时,电视是军事评论的主战场,张召忠凭借个人魅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吸引了数百万观众。但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崛起,短视频、直播、微博等平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尽管张召忠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并与《军武次位面》合作过,但他毕竟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也导致了他在公众眼中的存在感逐渐减弱。

  2020年8月,张召忠将自己的公众号从“局座召忠”更名为“战忽局”,并逐步退居幕后成为顾问,日常工作交给团队打理,自己出镜的次数减少了。2020年4月,他还曾在西瓜视频中谈到国际油价暴跌,虽然更新变少,但“战忽局”公众号依然在运营,偶尔发布一些军事分析内容。2024年6月,一篇来自网易的文章引用了他关于中美军事实力对比的观点,证明他并未完全退出这个领域,只是调低了频率。

  到了2025年,尽管张召忠很少在公众面前亮相,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他并没有彻底退出军事评论领域,而是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方式继续发声。例如,在2024和2025年,他通过文章和视频讨论了中美军事实力对比和六代机的发展,明确指出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依然与美国存在差距。他的观点依旧犀利、务实,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如今的张召忠,依旧在北京的家中生活,陪伴家人,写写东西,偶尔看看新闻。他的“消失”其实是一种主动的低调,尽管如此,他的经验和智慧依然通过文字和网络影响着人们。

  张召忠无疑是我国军事科普的先行者,他将复杂的军事理论转化为普通百姓也能理解的语言,激发了很多人对国防的兴趣。虽然“忽悠局长”的称号只是个玩笑,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在信息战中的巧妙作用。有时他通过一些夸张的言辞,让外界难以捉摸我国的真实底牌,从而削弱了“中国产”的声音。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