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厦门市教育局公布!

科学教育 39
  厦门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厦门市教育工作要点》,对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内容如下。   总体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我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根基、积蓄后劲。   推动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双提升。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开展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评选全市教育系统“十佳党建品牌”,打造机关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和文明机关创建,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积极参与“爱心厦门”建设。

  厦门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厦门市教育工作要点》,对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内容如下。

  总体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我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根基、积蓄后劲。

  推动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双提升。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开展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评选全市教育系统“十佳党建品牌”,打造机关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和文明机关创建,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积极参与“爱心厦门”建设。

  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选优配齐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实现全市100%的公办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深化“成长四道”系列活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健全完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青少年阅读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校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开展。

  增强德育和劳动教育“三全育人”水平。启动厦门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创建工程,汇编全市“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优秀案例。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嘉庚精神等主题活动,参与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常态化运营,拓展乡村振兴、科技文旅等特色研学基地。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印发《厦门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七条措施》,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推进科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实施校园科学节“双百行动”,丰富科技品牌赛事,培育国家级科学教育示范区、示范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实施强身健体行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全员阳光体育,发掘特色体育课程,培育各级各类体育传统校、基地校和基础校,牵头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全面拓展和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创建近视防控示范校、特色校。加强学校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提升校医队伍专业技能水平。

  实施美育润心行动。全力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美育品牌、特色艺术团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常态长效开展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举办全市第34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第42届学校音乐周,承办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深化中华传统文化、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夏令营。开展每月一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推进送测下校便民服务。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配齐配强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和市、区两级心理教研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达标校特色校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一生一策”关爱帮扶。

  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选聘一批专家充实学校家庭教育师资库,评选一批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特色学校。加强与妇联协作,开展第十六轮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持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五老”教育关爱青少年的优势,推动高校二级学院(系部)建立关工委组织。

  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加强教育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实施、投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年计划建成3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4.1万个学位。更好发挥统计服务职能,建立学龄人口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推动国家级、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迎检工作。深入实施厦门市“十四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开展示范性幼儿园、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乡村温馨校园、达标高中、高中特色发展建设校等考评工作。

  强化教科研训“四位一体”实施。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遴选和培育,强化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力度,建设5个拔尖创新人才学科培养基地。

  全面完成“双减”三年期目标任务。落实基础教育四个评价指南,按照“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社会支持到位”思路巩固深化“双减”成果。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用好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规范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

  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加强与部省属高校的共建工作,落实与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合作事项。推动厦门海洋职业大学筹建工作和厦门理工学院更名工作。

  加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动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遴选优质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合作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探索“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普融通改革,试点举办综合高中。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对接“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立项建设优质中职专业、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职业院校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

  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宣传贯彻《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加快建设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和师资库,更大力度支持市、区老年大学发展,更高水平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办好国家老年大学厦门分部。

  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开展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与追求。加强教师法治教育,持续深化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升教师队伍师德涵养。评选首批厦门市“教育世家”,出台惠师政策,共兴尊师风尚。

  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为依托,系统推进教师职称改革,优化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等,指导学校修订校内竞聘量化方案,发挥职称改革导向作用。

  拓宽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思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创新教师招聘选拔方式。研制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标准,完善名师培养方案,常态化开展骨干、学科带头人、专家型、卓越教师培养认定。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确认一批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和班主任带头人,启动专家型班主任培训工程。

  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坚持应用为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探索学科数字化创新融合,建强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

  拓展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空间。支持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智慧校园试点校深化实践探索,创建新一批市级30所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学校,推动全市智慧校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坚定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持续拓展与“金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交流,办好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支持我市学校与境外学校缔结姐妹校,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生来厦留学。

  探索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等品牌活动,建设厦台青少年研学基地。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加强教育立法与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推进“闽执法”平台建设应用,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用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法治教育新品牌,不断提高广大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深化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加强违规事项通报和整改。开展市对区政府教育“两项督导”工作。加强学校经常性督导,开展市直属中职学校综合督导评估。

  实施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计划。以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为抓手,做好2024年经费投入监测研判。加强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扎实开展财会监督工作,加强财务队伍培训。加强学生资助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强化资助育人功能。

  推进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体系,提升校园视频监控预警功能,深入实施学校安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创建省级高质量“平安校园”。

  今年,厦门将围绕10个方面抓好教育重点工作,持续加强教育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实施、投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持学位稳定供给,实现全市100所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达到儿童友好学校要求。

  童友好学校是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师生、家长、社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倡导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和儿童参与的理念,儿童发展环境良好,儿童权益依法保护,儿童观点充分表达,儿童安全有效保障,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

  在创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厦门将完成1个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3个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年度目标任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厦门将在扩大普高招生比例、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同时,试点综合高中班和中高职贯通培养。

  其中,中高职贯通培养将推进5所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合作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

  同时,还将为科学教育做“加法”,印发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七条措施,实现全市100%的学校开展“一校一品”科学教育品牌建设,聘请一批科学家、科技专业人士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顾问”、“科学副校长”。

  创建首批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开展“寻找青春树”“轻眼课间十分钟”和“清空教室”活动,进一步加强视力视远训练。

  “寻找青春树”指的是在各班级走廊设置相对固定的眺望区,或是室外设立近视保护区,课间休息时,指导学生在自然光下,寻找目力所能及的一棵树木,进行“绿色”眺望的视远训练。

  与此同时,探索厦门特色体育课程,培育一批包括武术、排舞、舞龙舞狮等弘扬中华文化的项目,发掘一批如棒球、定向越野、击剑等特色项目。

  今年1月份,省教育厅已经公示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福建新增两所本科院校。其中之一是厦门海洋职业大学,它是由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的,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今年将出台规范市属民办高校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在制度建设、招生就业、实习实训、经费管理、校园安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方面强化规范管理。

  与此同时,开展民办高校年度检查工作,针对招生、经费、安全等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活动,开展国家基本教学文件执行情况检查,督促各高校落实整改。

  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搭建教育对外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师生交流互访,选派师生赴境外交流,推动新增姊妹校10对。

  一学生扎伤老师后跳楼,官方通报达成协议,将集体辞职!系有预谋作案,两次挖坑埋尸!警方回应邯郸13岁初中生遇害案消息传来!英国凯特王妃……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