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检语文试题及参
一方面,人工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控制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核心在于主体能够意识到其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且具备弥补或纠正错误的能力。然而人工智能的行为完全依赖于其算法和程序,且受到训练数据投喂的显著影响。因此,人工智能系统无法独立控制其行为,也不能自主预测其行为的后果和责任,自然也无法对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财产条件。法律主体独立的责任能力通常以具有独立财产为基础。人工智能的运行并不以财产作为支撑,其设计和部署虽然会耗费大量资金投入,但也并不要求储备相应财产以承担可能之责任。这就导致了一旦人工智能因其决策行为侵权或违法,也没有相应的财产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独立承担责任可能会诱致道德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和行为是由预先设定的算法和数据驱动的,设计者和应用者在设计和部署人工智能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其故意或过失造成人工智能系统的先天缺陷,进而导致他人利益损害甚至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而从伦理的角度看,赋予人工智能主体地位也将挑战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在伦理上处于中心地位,拥有特殊的道德和法律地位。这种观念支撑着现代法律和伦理体系的发展,也构成了法律伦理秩序的基础。赋予人工智能主体地位将会削弱这一伦理基础,弱化人在法律与伦理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事实上,法律主体地位的背后隐含着人类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承认,赋予某一主体以法律地位不仅仅是赋予其权利,更意味着承认其具有道德和伦理上的意义。人工智能虽然具备高效处理数据的能力,但并不具备人类所独有的伦理感和道德价值观。
其一,民事主体是法律承认的结果,法律人格在社会需求中不断扩张。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历史演变,阐释了民事主体只是社会需要的法律形式。例如,法人制度的出现纯粹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法律技术进步的结果,是一种经济生活的客观现实与法律技术运用相结合的产物。即使是法国民法典编纂之时,立法者因害怕波旁王朝借“法人制度”进行复辟而予以拒斥,却依然无法违背“法律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一客观规律,最终法人具有拟制主体地位。又如,法律为了保护胎儿利益,在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况下被视为已出生,胎儿在此种情形下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人格制度的演变直接反映了整个民法观念、价值的发展变化,逐渐出现了“没有脸庞”的权利主体。法律对民事主体的承认是基于现实需要,根基在于实现人的利益,生命和伦理并非成为民事主体的必然要求。
其二,赋予人工智能有限人格不会损害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制度,反而以工具性人格来定位人工智能可以更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破除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的臆想》一文认为,“赋予人工智能主体地位会挑战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但在有限的工具性人格主张下,此种忧虑可以得到解决。对人工智能有限人格的承认,其实是以人类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避免具体人格的缺乏导致规则的无所依存。事实上,我国民事主体可分为支配性主体(自然人)与工具性主体(法人、非法人组织),后者系为了服务人类社会发展,实现责任有限的目的而人为拟制的一种工具,但并不具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权利义务。同样,赋予人工智能民事主体资格,也可使人工智能更好地发展以服务人类社会。
其三,赋予人工智能有限人格不会违反现行民事财产制度。财产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分担制度,其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手段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从这个角度看,赋予人工智能有限的法律人格不仅不会与现有财产制度相冲突,反而能更好地发挥财产制度的社会分担功能。一方面,人工智能所涉及的财产关系本质上是对既有财产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当人工智能作为投资受托人参与经济活动时,其获取的财产收益可以被规定为归委托人所有,或者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配给委托人和机器人本身。这种安排既尊重了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原则,又为新型经济活动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确保了财产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财产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法律规范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风险的合理分散。通过赋予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可以明确其在特定情形下的财产持有权和使用权。例如,商用无人驾驶汽车因出租或共享而获取的收益,可以归属汽车所有,这些收益可以用来弥补潜在的风险损失,或用于补偿受害者的损失。由此,财产制度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实现了社会风险的合理分担。基于该制度,《破除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的臆想》一文提出人工智能没有独立财产承担责任的说法亦不攻而破。
A.人工智能基于人类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虽具有高感知力与高决策力,却可能无法进行自我反思和合理决策、道德判断。
B. 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实质是人类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承认,支撑着现代法律和伦理体系的发展,是构成法律伦理秩序的基础。
C.人格制度的演变直接反映了整个民法观念、价值的发展变化,逐渐出现了“没有脸庞”的权利主体,如胎儿的完全民事主体地位。
D.人工智能取得有限法律主体地位,则法律既肯定了人工智能更加清晰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改变人工智能本身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客体属性。
A.无论是否确立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尊重人类权益,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福祉。
B.材料一认为赋予人工智能独立主体地位并由其独立承担责任,有可能诱使人工智能成为设计者和应用者的牟利工具,导致风险发生。
C.材料二认为法人、非法人组织属于我国民事主体中的工具性主体,服务于支配性主体(自然人),人工智能不应该归入工具性主体。
D.人工智能的发展需重新审视民事责任的分担机制,是否以严格责任来分配人工智能的过错责任,将影响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利用。
A.材料一从法律主体需要独立承担责任这一客观要求角度出发,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人工智能不具备成为法律主体的理由。
B.材料二举法国民法典编纂时立法者最终不得不确定法人具有拟制主体地位的事例,论证了法律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观点。
C.材料二从社会发展需求、工具性人格定位、财产制度三方面,反驳人工智能因难以独立承担责任而无法成为法律主体的观点。
D.材料二以商用无人驾驶汽车为例,说明此车拥有出租或共享的收益,进而佐证人工智能成为工具性有限法律主体的合法性。
4. 材料二主张“人工智能成为有限法律主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有限”一词的理解。(4分)
5. 校团委要以“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确定为法律主体”为辩题,开展一场辩论赛,你作为二辩辩手,请结合材料列出你的发言纲要。(6分)
高阳产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苏木染红,槐米染黄,鼠李染蓝,皂斗染黑,拼色套染,变幻无穷。但工序繁多————采集、过滤、煮染,毫厘之差,颜色便有异。主顾若是苛刻,就会有人说,去留祥佐村,找刘独眼去。
刘独眼染的布,①天水碧,紫虾青,月下白,佛面金,与样品无半丝差别,且鲜亮明艳,皂洗日晒摩擦均不脱色。
调色配彩,全凭眼力,刘独眼却盲了一只眼。另一只,视力亦极弱。辨色时,他的脸凑得极近,独眼紧贴上去,脑袋来回移动,状颇可笑。刘独眼制染液,看起来更是腌臜,一锅色汤,手指蘸水,来回搅动,探温度高了低了;抽手入嘴,啧啧咂吮,说用料多了少了。天长日久,口唇色渍层叠,貌如厉鬼。但是,无论要求如何刁钻,哪怕是淬火的铁,初锈的铜,夕云晨霭,雉尾莺头,但凡人间的颜色,刘独眼只消看一眼,便能从染缸拎出来。
曾有人怀疑,刘独眼种下染色植物的土中施有异药,遂趁其外出,携竹篓翻入院中盗土,这人一不留神跌倒,压折一小片花。刘独眼怒如疯牛,奔突至其家。那人伏在麦秸垛上,大气不敢喘。刘独眼看不清,以为没人,便拔出门闩,将篓子捣得粉碎,又跺上几脚,气冲冲离去。
刘独眼不是没治过眼。某日,一主顾自青岛来,说当地教会医院驻有洋医,擅治疑难眼疾,但洋医即将回国,欲治须从速。刘独眼听罢,连夜揣钱上路。
刘独眼跪求。郎中摆手走出。俄而,屋内大哭。郎中抽了袋烟,又返回,说,高阳县城东大街,有马姓名医,或可治此疾。刘独眼深鞠一躬。郎中道,痈疽凶险,神医惜名,未必会收。你定要提我的名字,他与我交恶,一听我治不好,便肯医了。他素来贪财,钱务必带够。
刘独眼翻开被套,摸出张薄纸,揣入怀中,取床洁净褥子,兜上小染,上路。纸上文字密密麻麻,是半生的染布心得。
服药半月,小染可下炕走动。倒是刘独眼,瘦脱了形,眼眶凸出,如围着几根干草棍。他不住吁叹,秘方一泄,怎么赚钱养活小染?
很久后,刘独眼才听闻,③名医捏着那张折起的薄纸,静立不语,一盏茶工夫,将其熔入了煎药的火焰。
小染痊愈了,欢实蹦跳。那日,刘独眼醒迟,听得窗缝钻进的娇脆笑声。起身,见满院的花,悉数被小染摘下,零落一地。邻里说,逃不过一场痛揍了。却见刘独眼将小染举起,说,高处还有一朵,伸胳膊,使劲够。
小染生得嫩。衣衫用布,都是刘独眼染成。每近酷夏,便以茜草染粉,石榴皮染绿。这些材料能拦住日头,小染白净得像富家千金。
自此,刘独眼院中挂满红布,将黄土墙映出彤彤热意。一块块布,深浅不一,亮暗不一,冷暖不一,风中斜飘似帆,日光星点透射,闪若银针,半坡遥望,如巨大红花摇曳。
刘独眼没日没夜鼓捣,酒腌水泡,盐醋明矾,依着时辰温度、阴晴雾雨随时调整,一匹匹布,色泽一致,搭在绳上,似千军万马。
刘独眼指着柜子说,柜中布,是闲时染出。天青淡青,给外孙;水红桃红,给外孙女。最底下那块布,留给我自己。
A.小说开头先介绍特定的时空背景,再以侧面描写引出刘独眼,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场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B.刘独眼因人压折了一小片花而怒不可遏,这与后文任凭小染将满院的花悉数摘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偏执与喜怒无常。
C.刘独眼执意为小染染出正红的布,这与《百合花》中以百合花被子作新媳妇的嫁妆一样,寄托了民间嫁女时对出闺女儿的美好祝福。
D.刘独眼经历奇特,欲治眼疾却转而抚养孤女;舍秘方而救爱女,不传之秘竟得以保全,这与《促织》中成名的际遇同样富有传奇色彩。
A.句子①中对色彩的称谓风雅唯美,使色彩具象化,富有意境,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B.句子②对话简洁,一句一段,透露出问者的惊异与答者的干脆,见出刘独眼抚养孤女的决心之坚定。
C.句子③中名医最终烧了秘方,是因为他被刘独眼的爱女深情感动,这一情节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
D. 句子④“凑”“握”“拍打”等动作写出刘独眼对战士的热情与关怀,深化了军民一家亲的主题。
9.小说结尾,刘独眼为自己留下的是一块未着任何颜色的布。这一设计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自周邦不竞,隋运将隆,武元、高祖并著大功于王室,平南国,摧东夏,总百揆,定三方,然后变讴歌,迁宝鼎。高祖内绥外御,日不暇给,委心膂于俊杰,寄折冲于爪牙,文武争驰,群策毕举。服猾夏之虏,扫黄旗之寇,厚泽被于域中,余威震于殊俗。
炀帝蒙故业,践丕基。矜历数之在己,忽王业之艰难,不务以道恤人,将以申威海外。运拒谏之智,骋饰非之辩,耻辙迹之未远,忘德义之不修。于是凿通渠,开驰道,树以柳杞,隐以金槌。西出玉门,东逾碣石,堑山堙谷,浮河达海。方西规奄蔡,南讨流求,视总八狄之师,屡践三韩之域。遂乃外疏猛士,内忌忠良,耻有盗窃之声,恶闻丧乱之事。赏不可以有功求,刑不可以无罪免。彼山东之群盗,多出厮役之中,皆苦于上欲无厌,下不堪命,饥寒交切,救死萑蒲。豪杰因其机以动之,乘其势而用之,虽有勇敢之士,明智之将,连踵复没,莫之能御。炀帝身弃南巢之野,首悬白旗之上,子孙剿绝,宗庙为墟。
文帝北却强胡,南并百越,十有余载,戎车屡动,民亦劳止,不为无事。然其动也,思以安之,其劳也,思以逸之,故其兴也勃焉。炀帝嗣承平之基,守已安之业,肆其淫放,虐用其民,视亿兆如草芥,顾群臣如寇雠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故其亡也忽焉。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文帝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殒于匹夫。原始要终,若合符契矣。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古代帝王能够兴起,靠的是至高的德行、深厚的仁爱、建立的丰功伟绩及其采取的施惠利民措施等,反之则难以成就王业。高祖和炀帝的兴衰就足以证明。
B.从北周式微到隋代兴起,武元、高祖为王室立下大功。高祖对内安抚、对外抵御,依靠众多俊杰之士应对各方情况,恩泽遍及国内,威震异域。
C.隋文帝虽经多年征战让民众劳苦,但因心系百姓使国家得以兴盛;炀帝却因荒民致国家速亡。从兴起与覆灭的缘由看,隋朝与秦有颇多相似。
D.魏征认为,隋炀帝虽知晓尧、舜与桀、纣的区别,但因不能让智者勇者竭尽全力辅佐自己,仗着自己拥有帝王的气运,不体恤百姓,难逃脱覆亡的下场。
14.魏征认为隋炀帝“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魏征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
16.《庄子·天道》中记载,轮扁是一位斫车轮的能工巧匠。两首诗都化用“斫轮”的典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用意。(6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屈原在恶劣的环境中自我超脱、高洁独立的形象。
(2)秦观《鹊桥仙》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牛郎织女间的深情和相聚的珍贵与短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词以问句作结,往往余味悠长,耐人咀嚼,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表情包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交流方式,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中。无论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还是在即时通讯软件的聊天窗口里,(甲)。这些表情包形态各异,有的是动漫人物的夸张表情,有的是幽默风趣的文字配图,有的则是热门影视剧中的经典画面截图,它们以直观、形象且富有趣味性的特点, A 地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想法,往往比单纯的文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表情包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一些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让更多人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例如,围绕某地方言为台词的表情包,在传播过程中这种方言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被更广泛地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与此同时,表情包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心理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而表情包以其轻松、诙谐的风格,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发送一个搞笑的表情包,既能缓解聊天时的紧张气氛,又能让自己和对方的心情瞬间愉悦起来,可谓是 B 。
然而,表情包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过度依赖表情包可能会导致人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在一些需要正式、严谨表达的场合,(乙),会显得不够庄重和专业。此外,部分表情包存在侵权、低俗等不良内容,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加强对表情包制作和传播的规范管理,以确保其健康、良性地发展。
19.请在文中画横线.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运动会上,小明参加长跑项目,原本有实力夺冠的他,却屈居第二名,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用以下哪个表情包表达你的心情,请选择并说明理由。(5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3分)C解析:原文“在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况下被视为已出生,胎儿在此种情形下具有民事主体地位”
3.(3分)D解析:材料二第四自然段中提到“通过赋予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来明确财产持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才能探讨合法性。如果不强调这个前提,只能佐证其“可行性”,而非“合法性”。
①权利与义务的有限:人工智能并不具有与自然人完全相同的权利义务,只能享有在特定情形下的财产持有权和使用权。
③责任能力有限:人工智能的责任能力与自然人的责任能力不同,以自己的财产在一定限度内独立承担责任。
正方:①合理性:符合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从法律人格的历史演变可得出结论,如法人、“没有脸庞”被认定法律主体。
②正当性:能清晰地界定或认定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性人格的权利、义务,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而不会损害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制度。
③必要性:法律赋予人工智能有限人格,让人工智能拥财产权,能分担责任与风险,不会损害以人类为中心的法律和伦理秩序。
反方:①不合理:独立承担责任是法律主体的客观要求,人工智能没有自我判断纠错能力,没有财产,无法独立承担责任。
②不正当:从伦理的角度看,将挑战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弱化人在法律与伦理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超然客公众号
③没必要:法律人格是在社会需求中是不断扩张,但现实场景没有显示出人工智能需要作为法律主体的真正客观需求,也没有显示出既有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6.(3分)B 解析:“表现人物性格的偏执与喜怒无常”错,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的是刘独眼爱女情深,对小染一派宠溺。
①染色技艺精湛绝伦:能满足任何顾客的苛刻要求,能为八路军染出色泽完全一致的棉衣布料,为常人所不能为。
④坚守传统初心不改:传统染色工艺已被新技术取代,仍终日摆弄染缸,坚守传统工艺,传承工匠精神。
①刘独眼一生为人染色无数,唯独不曾为自己染出一丝色彩,鲜明对比中体现了其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
②无任何色彩的原色也是融入大地、与万物一体的颜色,包含了有无转化的深沉哲理,也表达了真正的博爱精神。
③染色技艺高超的刘独眼留给自己的竟是原色的布,令人意外;这一选择又与其待人的赤诚博爱相合,实是情理之中,安排巧妙。
④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小说以殓衣的原色与万物融为一体作结,有留白的效果,耐人寻味。(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
11.(3分)B. 解析:“德义之不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东方之既白”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3分)D解析:文中未提及炀帝知晓尧、舜与桀、纣的区别,隋炀帝“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是唐太宗的话而非魏征的看法;而且炀帝的覆亡,根本的原因是他“恃其俊才,骄矜自用”,而不是”不能让智者勇者竭尽全力辅佐自己“”拥有帝王的气运”。
(1)即使有勇敢的士兵,明智的将领,接连不断地被消灭,没有人能够抵御他们。(“虽”,即使;“莫之能御”,宾语前置句,应为“莫能御之”,译为“没有人能够抵御他们”,句意2分。)
①开凿运河,修筑驰道,西出玉门,东逾碣石,堑山堙谷,浮河达海:穷奢极欲,滥用民力;②西规奄蔡,南讨流求,屡次出征三韩:好大喜功,征战不休;③疏远猛士,猜忌忠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施政中的问题:用人不当,赏罚不明。(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史臣评论说:古代那些先代帝王之所以能够兴起,若不是凭借至高的德行、深厚的仁爱感通天地,建立丰功伟绩,广泛施惠利民,大力匡济艰难时局,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成就帝王之道了。
自从周朝国势衰微,隋朝的国运将要兴盛起来,隋文帝杨坚(武元是杨坚的谥号)、唐高祖李渊都对王室建有大功,他们平定南方各国,摧毁东边的割据势力,总理各种政务,平定天下三方,然后改变了百姓的歌谣,迁移了代表王朝正统的宝鼎(意即改朝换代)。唐高祖对内安抚百姓,对外抵御外敌,每天忙得没有空闲时间,把心腹之事托付给杰出的人才,把御敌卫国的重任交给得力的武将,文臣武将竞相效力,众人的谋略全都得以施展。降服了扰乱华夏的外敌,扫除了举黄旗(古代帝王用黄旗)造反的贼寇,深厚的恩泽覆盖到国内,剩余的声威震慑到边远地区。
隋炀帝继承了前人的基业,登上了那伟大的皇位。他自恃拥有帝王的气运,忽视帝王大业的艰难,不致力于用道义来体恤百姓,却想着向海外宣扬自己的威风。运用拒绝劝谏的智谋,施展文过饰非的辩才,以出行没有到达更远的地方为耻,却忘记了修养道德仁义。于是开凿运河,修筑驰道,在道路两旁种植柳树、杞树,用金属的槌夯实道路。向西出了玉门关,向东越过碣石山,开山填谷,通过黄河连通大海。正计划向西谋取奄蔡(古代西域国名),向南征讨流求(今台湾),打算总领北方各族的军队,屡次踏入三韩(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个部落联盟)之地。于是对外疏远勇猛的将士,在内猜忌忠诚贤良的大臣,以有盗贼的名声为耻,厌恶听到国家丧乱的事情。赏赐不能凭借功劳去求取,刑罚也不能因为无罪而免除。那崤山以东的众多盗贼,大多出身于奴仆之中,他们都苦于君主的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百姓不堪忍受沉重的命令,饥寒交迫,为了活命而聚集在草泽之中。英雄豪杰趁着这个时机来发动他们,乘着这种形势来利用他们,即使有勇敢的士兵,明智的将领,接连不断地被消灭,没有人能够抵御他们。隋炀帝尸体被丢弃在南方的荒野,首级悬挂在白旗之上,子孙后代被全部杀光,宗庙也变成了废墟。
文帝向北击退强大的胡人,向南兼并百越地区,十多年间,战事频繁,百姓也很劳苦,不能说是没有战事。然而他发动战争,是想着让百姓安定,百姓劳苦了,就想着让他们安逸,所以他的兴起是很迅速的。隋炀帝继承了太平的基业,守护着已经安定的国家,肆意放纵自己的荒淫,暴虐地役使百姓,把百姓看作草芥一样,把群臣看作仇敌一样,让近处的百姓劳苦去做远方的事情,追求名声却丧失了实际的利益,所以他的灭亡是很迅速的。那隋朝的得失存亡,大体上和秦朝相似。秦始皇吞并六国,隋文帝统一九州,秦二世暴虐地使用严刑峻法,隋炀帝肆意地施行猜忌狠毒的手段,灾祸都起于众多盗贼,而自身都死于普通百姓之手。推究事物的起始和终结,就像符节一样契合呀。
太宗贞观二年三月,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即使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仗着自己超人的才智,骄傲自大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之所为。他没有自知之明,因此遭到覆亡的下场。”
①《戏题小雀》中用“斫斩”的典故来表达“丹青妙处不可传”。强调了绘画艺术的独特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画家创作这幅画必须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感悟,而非一蹴而就。
②在《题子瞻墨竹》中,“问取人间老斫轮”,诗人用“斫轮”典故,将苏轼比作“老斫轮”,寓意苏轼画竹的技艺如同轮扁斫轮一般,达到了炉火纯青、娴熟高超的程度。同时表达了对苏轼个人绘画技艺的高度赞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8.(3分)B解析:“影视”一词是并列结构,电影与电视的合称,“动漫”为并列结构,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A项“社交”一词是偏正结构,指社会交往;C项“截图”为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指截取图片或截取的图片;D项“民俗”为偏正结构,指民间的风俗习惯。
示例 (1):这是一个愉快的表情,展现出一种开朗、乐观的心境,代表了对生活积极阳光的态度。尽管未能如愿拿到冠军,但比赛重在享受过程,全力拼搏过就不留遗憾了。第二名也很优秀,同样值得骄傲。(答尴尬自嘲亦可)
示例 (2):这是一个愤怒的表情,代表了一种生气、懊恼的心情。原本有夺冠的实力,最终却没能如愿。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这个结果太让人懊恼了。用这个表情宣泄一下内心的郁闷,也是对自己情绪的接纳。
示例(3):这是一个哭泣的表情,代表一种悲伤、难过的心情。原本实力出众,足以夺冠,却没能如愿证明自己,太让人遗憾了。允许自己脆弱,不压抑自己的难过,是对负面情绪的释放,也是坦诚面对自己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