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重锤、微信出手:私域直播进入整肃风暴
7月27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刚曝光,第二天傍晚微信即对违规私域直播的外部链接启动治理行动。
在当天的栏目曝光中,央视财经深度披露老年人被直播割韭菜的连环骗局,节目中可见,隐藏于私域、穿梭在微信群与小程序之间的庞大灰色产业链。紧随其后的微信公告中则显示,平台正式启动治理,直指私域直播外链乱象。
两大平台各自之间行为或是时间巧合,背后却直指这个近年来超热、也超速发展的行业,正在进入合规的转折点。
微信在昨晚的公告中表示,将正式对违规私域直播的外部链接启动治理。根据公告,此次整治的重点集中在“微信生态内的链接跳转行为”上:
“部分微信群、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群中存在通过发送H5链接,诱导用户跳转至违规直播间的行为,这些直播间存在虚假宣传等违规内容,可能给用户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第二,虚假/夸大宣传“藏品高价变现”。如在直播中高价售卖虚假文物、藏品、古董等,实际上用户收到的是毫无价值的仿造伪劣品,商家承诺的“高价回收”更是虚假宣传。
第三,虚假/夸大宣传封建迷信诱导消费。如伪装“国学大师”“专家”等名号,宣传“玄学”等迷信内容,以“逆天改命”“消灾治病”为噱头,诱导用户购买高价保健品、疗愈课程等。
第四,虚假/夸大宣传变现产品。如以“无门槛、轻松赚钱、月入过万”为噱头,诱导用户购买课程。如以“稳收益”为噱头,诱导用户购买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
微信表示,若外部链接中的直播内容涉及以上违规内容,平台会限制外部链接访问;同时,平台会结合用户投诉证据加大对此类违规企业主体、账号的处罚力度。
这意味着,过去游走在平台监管边缘的私域直播模式,开始被纳入强监管视野。值得回顾的是,早在4个月前,微信就曾对“养生直播”类外链进行过治理(延展阅读:),而这次是更系统化、更高烈度的集中清理。
其实,不止微信,如果查看抖音、快手等大型平台,会发现他们此前也发布了多个关于“功效虚假”商品的治理公告,虽未明指私域直播,也相差不远。
节目通过李先生等受害人视角揭露了“香山真选”“居喜惠”“康在百年”“御弗堂”等多个私域直播案例,揭开了“银发经济骗局地图”的骗局全景。
以“免费领鸡蛋”“送挂面、送油”为诱饵,引老年人进群,再推直播。门店是假,裂变和直播才是真。老人一旦进入直播间,就会接受养生产品轰炸和“专家”洗脑直播。
多个案例显示,这些直播间在话术、人设包装、转化路径上高度“专业”:如通常包装成“御医传人”、“中医世家子弟”、“院长”、“会长”、“主任”等身份,诱导老人购买产品。
尤其“御弗堂”案例揭示了一个更恐怖的现实:老人患病信息被系统化贩卖,每个员工每天加粉100+,群建好后推视频课程、直播推荐,完成标准化收割和诈骗。
不仅公司,根据央视财经节目所示,如香山线页面跳转、小程序抽奖页面诱导进入私域群聊,微信的治理即针对此而来,这意味着平台在“私域直播灰产”治理、工具的管理,都会趋严。
此间,见实遍览其他多家私域直播系统服务商,虽暂未见相似公告发出。仍可预见,跟进之期不远。坊间讨论时也多提及,近期部分服务商在面对用户投诉时,也在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理力度。
私域直播玩法和细分行业崛起的初衷,是希望商家与用户之间建立起稳定、可触达、情感沉淀的关系。现在却在某些场景中变成了“无监管、难举报、高利润”的灰色收割场,尤其针对老年人群体,精准算法、直播剧本、人设塑造、私域群控,变成一套彻底的“黑箱转化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