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悉,当前,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基础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加快,新的技术路线蓄势待发,展现出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化产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研发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采用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服务于科学任务的智能底座,实现了对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科学知识表征推理和科学工具编排规划等核心能力。
-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抖音精选科技创作者“U航”带来的《人机面部协同表达》荣膺青年优秀论文奖(提名奖)。在青年菁英分享会环节,他分享了机器人自监督学习、机器人自主建模、仿生人形机器人交互等一系列前沿研究成果。 “年轻化”是本届WAIC的一大亮点。为了更好地激励年轻科学家走上AI赛道,组委会专门设立了青年优秀论文奖,并举办了首届青年菁英会,围绕“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激发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碰撞。
-
中美竞争的核心是什么?如果中国不够强大,还能引起美国的注意吗?美国霸权是如何在全球实施“”,以建立忠于自己的傀儡政权?在这种霸权思想下,世界秩序还有可能走向和平吗? 7月2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前高级顾问杰弗里·萨克斯来到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参加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主持、联合底浪文化共同发起的对话。萨克斯教授以《以色列-伊朗冲突及其全球影响》为题做主题演讲,并将话题拓展到了更广义的地缘政治领域。
-
7月11日,在石家庄市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水火箭打靶赛”中,参赛选手制作水火箭。 张晓峰摄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我省石家庄市、邯郸市、保定市莲池区、唐山市路南区、邢台市襄都区、沧州市运河区入选。 如何高质量推进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我省各实验区在先行先试中都有哪些新探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科学校本课程有50余种。
-
中新网澳门7月24日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澳门特区政府23日在澳门理工大学举行专题讲座,以加深对抗战历史及其重要意义的全面认识。 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汪朝光主讲,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以及逾180名澳门公共部门领导主管、教育界、青年界以及文化界代表出席。 汪朝光表示,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即展开艰苦斗争,中国在各个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最终赢得抗战胜利,不仅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体系,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抗战胜利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伟大的抗战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团结与担当。
-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启幕。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引领者云深处科技(DEEP Robotics)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博展览馆精彩亮相。此次参会,云深处科技将具身智能真实作业场景“搬到”展馆,现场首次展示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全流程巡检作业能力,最新迭代的绝影系列机器人和多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同时亮相,深刻展示云深处科技在硬核技术突破与实战应用上的领先身位。 本届大会为期3天,展览面积首次超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中外领军企业齐聚上海,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全面呈现AI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云深处科技在150平米的沉浸式展区,通过搭建真实电力巡检场景、现场演示全流程作业,以及全新迭代核心产品具身智能能力展示,成为大会焦点。
-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澳門特區政府7月23日在澳門理工大學舉行專題講座,以加深對抗戰歷史及其重要意義的全面認識。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晚间节目部倾力打造、中国之声的旗帜性新闻栏目──《新闻晚高峰》开播于2009年12月26日,每天16:30-18:30播出。十多年来,栏目时刻站牢国家立场,发挥喉舌作用,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群众呼声,引领公共舆论,凸显党和国家重要宣传阵地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和公信力。 近年来,《新闻晚高峰》主动迎接媒体变革和市场挑战,多次改版升级,从制作理念到传播手段各环节大胆突破,强化主流媒体的职责担当,创新理念,拓宽传播渠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闻晚高峰》栏目获评“新闻名专栏”奖。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新闻栏目《新闻晚高峰》如何升级,何以为“新”?本文试做探讨。
-
(新闻联播):长江十年禁渔目前已进入中期关键节点,在人工繁育、智能监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成效显著。 江豚是长江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近期又有两头雌性江豚怀孕。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这里已经实现了对江豚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超声影像监测,构建了从卵泡发育之后不同阶段的影像图谱。此外,水生生物所还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相关单位,建成了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构建起长江江豚“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的保护体系,江豚生存环境、种群数量不断改善。目前,我国对江豚数量考察每五年开展一次。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增长了200多头。
-
东南网7月2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刘舒) “有了这张证明,货物从厦门分拨到新加坡既保有越南原产的享惠资格,还能享受原产地证书所带来的通关便利,线日,厦门海关签发我省首份中国东盟自贸区流动证明,享惠企业厦门艾凯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陈秀英对此赞不绝口。 中国&mdas... 农户在联合梯田整地插秧。 东南网7月27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王琨 文/图)暑假期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迎来旅游高峰。八方游客...
- ‹‹ ‹ 2784 2785 2786 2787 2788 2789 2790 2791 2792 279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