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不久前,看到之江實驗室把“計算”送上太空的新聞,覺得很有意思。這些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也給科技創新帶來了很大影響。我很好奇,這樣的變革對創新來說意味著什麼?人工智能時代,科學家應該怎麼做科研?未來,人工智能有沒有可能替代科學家甚至替代人類? 編輯:這些問題很有時代性,相信也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之江實驗室把“計算”送上太空,其實也是人工智能引領科研范式變革的一個縮影。本期院士講科普,就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談談當今科學研究中的“人工智能+”。
-
-
在经历了无数次“跳票”后,市场翘首以盼的GPT-5终于登场,但迎接它的并非预想中的热烈掌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第一时间进行实测后发现,被寄予厚望的GPT-5,其输出的文章“AI味”似乎比以往更重了。与此同时,全球用户与行业专家的反馈也颇为尖锐:GPT-5的写作能力被指出现“倒退”,编写的代码被讽刺为“美而无用”,甚至在被誉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终极测试的Arc Prize中,惨遭竞争对手马斯克旗下Grok 4的“碾压”。
-
收到复信一个多月后,莫耶、麦克马伦以及一众飞虎队老兵家属开启了访华之行,他们的目的地包括北京、重庆、云南昆明、广西柳州等。 房票上一次引发较大关注是在2022年6月,郑州成为本轮“老招新用”中首个出手的省会城市。具体而言,郑州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将推行房票安置,对被征收人使用房票购买商品住房,给予安置补偿权益金额8%奖励,且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
-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及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个攸关全人类命运、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世界亟待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基础性共识,以便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装上全球统一标准的方向盘和刹车,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成为一些大国的新型霸权工具,甚至给大规模新型犯罪创造方便。为此,世界需要更多更充分的探讨,英国办这个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无论主观上有何盘算,但客观上为这样的探讨提供了一次机会。
-
从2015年末起,国家多部委机关高频率出台多项政策,持续加码鼓励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创业。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支出年复合增长率约60%,至2018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支出,有望达290亿美元。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的产业的市场容量更将达到 200 亿。人工智能给医疗行业打开了一扇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从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医疗、生理数据等细分领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在此背景下,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高科会主办,OFweek人工智能网、OFweek医疗科技网承办的“OFweek(第 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AI+医疗论坛”将于8月31日在上海举办。本次会议将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精准医疗、和健康管理产业的最新进展,分享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届时,预计来自医院、科研高校、创新型医疗公司、医疗器械厂商、医疗协会、投融资机构等1000高层代表共同探讨智慧医疗产业机遇,传递行业发展动向,促进行业内交流合作。
-
随着2025年的到来,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机遇。我国凭借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彰显出强劲的产业韧性与创新潜力。在这一背景下,深度解析我国在AI技术革新方面的最新突破,揭示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布局,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核心技术层面,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持续优化是推动行业革新的关键驱动力。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集中攻关大模型技术,突破了多项行业瓶颈。例如,某知名科技巨头在2025年发布的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其参数规模已突破千万亿级,性能指标比国际同期产品提升了15%以上,显著增强了模型的理解与生成能力。这一突破不仅彰显我国在基础科研和算法创新方面的实力,也标志着我国在深度学习领域逐渐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摆脱对国外生态的依赖。
-
8 月 9 日上午,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发表主旨演讲,他谈到,目前的人形机器人 AI 的能力发展,有点像ChatGPT出来前的1~3年左右时间,目前整个业界大家已经发现了类似的方向以及技术路线,但是没人把它做出来。ChatGPT出来前,语音AI已经做了十几年。但是大家一直觉得它很傻瓜、很弱智,完全没法用,直到ChatGPT出来以后,才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人形机器人 AI 在当前这个阶段还没有到这个临界点。如果哪一天我们带一个人形机器人到一个没见过的会场,人类随便给它下一个指令,比如帮忙把这瓶水带给某个观众,人形机器人可以顺畅地自己走过去,就差不多达到了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每经记者 杨卉)
-
先看惊奇,大会从2018年创办,到现在已举办了8届。本届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有800余家企业参展,又推出了百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产品。而除了企业,参会的还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顶尖专家,包括12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获得者,80多位中外院士,以及2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 大家来上海,不仅仅是关注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而更加关注越来越急迫的安全问题。本届大会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也恰恰是如何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并进一步凝聚共识。多场论坛、多位专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深入人类生活的当下,如何守卫好它的边界。
-
GPT-5正式发布,鸿蒙智能体也将上线日凌晨,OpenAI正式发布GPT-5。公司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GPT-5非常聪明,如果说GPT-4还是大学生,GPT-5就是真正的专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写作、编码和医疗模型,也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快的模型。 表示,GPT-5等将成为新一代AI应用发展基石,智能体和多模态两大主线有望持续引领产业,并同步带动推理端算力需求。
-
AI Now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揭示了人工智能行业日益加剧的垄断现象及其深远影响。数据显示,全球AI市场正被少数科技巨头主导,微软、谷歌和Meta三家公司合计控制了超过60%的AI基础设施市场份额。这种集中化趋势在云计算领域尤为明显,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三大平台占据了全球云服务市场76%的份额。 报告指出,AI行业的规模至上发展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失衡。2022年,全球AI初创企业融资总额中,超过40%流向了与大型科技公司有战略合作的企业。同时,AI基础设施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达到98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近三倍。这种投资热潮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单个大型AI模型的训练能耗相当于120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 ‹‹ ‹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 ››

